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解釋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史記·李将軍列傳論》:“餘睹 李将軍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司馬貞 索隱:“ 桃 氏雲:‘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亦作“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 宋 辛棄疾 《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字面解釋
    字面意思是桃樹、李樹雖不會說話,但因花朵美麗、果實香甜,吸引人們自發前來觀賞采摘,久而久之樹下便形成了一條小路(“蹊”即小路)。

  2. 比喻義
    比喻為人真誠笃實、品德高尚,無需自我宣揚,自然能感召人心,赢得他人的尊重與追隨。這一品質強調内在德行和實際行動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誇耀。

  3. 成語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将軍列傳論》,原文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借此評價漢代名将李廣。李廣雖不善言辭,但作戰勇猛、體恤士兵,深受軍民愛戴,其人格魅力自然凝聚人心。

  4. 曆史背景與典故
    李廣一生戰功卓著卻未被封侯,最終因迷路未能參戰而悲憤自殺。他去世時,“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印證了“桃李不言”的深意。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也以“沒在石棱中”的典故,側面體現李廣的英勇與影響力。

  5. 現代意義與應用
    該成語常用于教育、領導力等領域,強調以身作則、踏實行動的重要性。例如,教師以德行感化學生,或領導者以真誠赢得團隊信任,均符合“桃李不言”的哲理。

這一成語通過自然現象與曆史人物的結合,生動诠釋了“德不孤,必有鄰”的價值觀,至今仍被廣泛引用以倡導謙遜務實的處世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個詞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句中國成語,意為優秀的桃李果實不需要言語宣傳,自然而然地吸引人們前來,比喻真才實學無需過多言語,便能赢得他人的贊賞和尊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桃(艹木):4畫

李(木):5畫

不(一丨):4畫

言(讠言):7畫

下(一十一):5畫

自(自):6畫

成(戈):4畫

蹊(足):15畫

來源

這句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的《湘東竹石賦》:“子誇之,焉用策筆行書于碧绮之上?如文質彬彬,為君子擇木立德之方,将入于竹石之室;桃李之見,無言而自果之者,得之皆君子也。”後來被引申為現代成語。

繁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繁體中的書寫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對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字形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桃:以“艹”字旁寫成“兆”,橫畫略微下彎。

言:以“讠”字旁寫成“訁”,左側豎畫略微彎曲。

下:以“夕”字旁寫為“臿”,連接部分略微突出。

成:以“一”字旁寫為“戊”,形狀略為繁複。

蹊:以“足”字旁寫為“趦”,下部多了一個撇。

例句

這句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才或優秀品質自然流露的情況,例如:

他在工作中默默無聞,但他的才華逐漸被人們認可,可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組詞

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關的組詞包括:

桃樹、李樹、自然、成果、默默無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真才實學、德高望重、以德服人。

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強詞奪理、張口結舌、無能為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