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生穗而不實者。《詩·曹風·下泉》“浸彼苞稂” 毛 傳:“稂,童粱也。” 孔穎達 疏引 陸玑 曰:“禾秀為穗而不成,崱嶷然,則謂之童粱。”
“童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禾類植物生穗而不結實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禾苗長出穗卻無法結實的情況,常用來描述農作物生長異常的狀态。這一解釋在多個古代文獻中被引用,如《詩經·曹風·下泉》“浸彼苞稂”中,毛傳注解“稂,童粱也”,孔穎達疏引陸玑曰:“禾秀為穗而不成,崱嶷然,則謂之童粱。”
相關考證
其他說法辨析
有低權威來源提到“童粱”引申為“年幼無知之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罕見用法。建議以權威釋義為主。
“童粱”主要描述農作物生長異常的現象,屬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中。
童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于未經曆過世事的年輕人的稱呼,形容其幼稚無知,缺乏閱曆和經驗。
童粱的拆分部首是童(92號部首)和粱(119號部首),它們的筆畫分别是童(7畫)和粱(11畫)。
童粱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尚書·虞夏書》中的一句話:“童蒙之琴,刑罰之瑟。”意思是指年幼或沒有經驗的人隻適合彈奏童蒙琴,而不適合進行刑罰,比喻年輕人應該多學習、多成長,不宜過早承擔重任。
童粱的繁體字為「童梁」。
在古代,「童粱」的寫法為「童梁」。
1. 他雖然聰明,但因為年少無知,一直被人稱為童粱。
2. 這個團隊需要經驗豐富的人帶領,不能讓一群童粱胡鬧。
童淚、童幼、粱柱等。
天真、幼稚、稚嫩等。
老成、成熟、閱曆豐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