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昏愦。《新唐書·蕭至忠傳》:“帝曰:‘ 至忠 誠國器,但其晚謬爾,其始不謂之賢哉?’” 宋 陸遊 《連日大寒夜坐複苦饑戲作短歌》:“古來賢達多晚謬,千載遺笑 綺 與 園 。”
“晚謬”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指年老昏愦,即因年齡增長導緻頭腦糊塗、判斷失誤的狀态。該詞由“晚”(指晚年、時間靠後)和“謬”(錯誤、差錯)組合而成,強調因年老而産生的認知偏差。
古代文獻例證
詞性特征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曆史評述或對人物晚年行為的評價,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在學術讨論或文言賞析中見到。
晚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晚和謬。晚是表示時間上晚了,晚間的意思;謬則指錯誤、謬誤。
晚的部首是日,謬的部首是讠。晚共有九劃,謬共有九劃。
晚謬是《左傳》中的詞語,原本寫作「晩謬」,後來演變為現代簡體字的「晚謬」。
在古代,「晚謬」這個詞可能會以繁體字的形式寫作「晩謬」或「晚謬」。
1. 他的觀點簡直是個晚謬,根本站不住腳。
2. 這個理論的基礎完全是個晚謬,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晚謬在組詞時可以與其他漢字搭配使用,例如:晚謬觀點、晚謬邏輯、晚謬理論等。
晚謬的近義詞包括錯誤、謬誤、不實等。
晚謬的反義詞可以是正确、真實、實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