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论的意思、文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论的解释

(1).文章,著作。《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有雅才,善著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三国志·魏志·嵇康传》“时又有 譙郡 嵇康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康 所著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宋书·颜延之传》:“凡有知能,预有文论。”今专指文学理论方面的论文或著作。如:《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国近代文论选》。

(2).指 汉 应瑒 的《文质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 应瑒 《文论》, 陆机 《文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论"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学术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词源学定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文论"由"文"与"论"组合而成,本义指"关于文章的论述"或"文学理论"(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其中"文"取典籍《文心雕龙》"文之为德也大矣"的文体概念,"论"则承袭先秦诸子论辩传统,形成对文学创作的系统性理论探讨。

二、历史学演变 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证,该词在魏晋时期正式成为专业术语,特指以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为代表的文学批评体系(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至明清时期发展为包含诗词格律、小说评点的综合理论系统,李渔《闲情偶寄》即为典型。

三、现代学术应用 当代学者王运熙在《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中强调,现代"文论"已扩展为包含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知识体系(来源:王运熙《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其研究对象涵盖文学创作规律、文体演变轨迹及审美价值判断三大维度,构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支柱。

网络扩展解释

“文论”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指文章、著作的总称,由“文”(文学作品)和“论”(评论)构成,最初表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行为。例如《后汉书》记载服虔“善著文论”,即指擅长撰写评论性文章。

二、历史演变

  1. 古代用法:在《三国志》《宋书》等典籍中,“文论”泛指包含学术思想的文章,如嵇康所著文论“六七万言”。
  2. 现代专指:现特指文学理论相关的论文或专著,如《中国历代文论选》这类系统性研究文献。

三、延伸内涵 西方文论作为分支,强调对文艺现象规律的哲学性探讨,涉及作品、作者、读者与世界四要素的关系,常依托哲学体系展开,如亚里士多德《诗学》。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领域,包括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等,例如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创作论,或研究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流派。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文论流派(如结构主义、接受理论)或中西文论比较,可参考《西方文论关键词》等专业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边歌便檝徧搜尘榻传觞点缺甸宇电鸷洞穴断流对簿奉别風凉人风状焚轮夫夫覆算孚笋福用官班漍漍皇公见可而进棘箭惊春锦绘金阵罥罣靠泊傀儡戏苦笋狼疮良奥骊邑门父内骨子怒气冲天桥台起前颧颊容城侯三揖山谷少敍霜鹯说饼说经酥酪素艳唐人街调济铁连钱铁鍁投产土阶茅屋屯钝枉木顽贼午阴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