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書省的别稱。 宋 陸遊 《寄楊濟伯》詩:“昔日文昌省,頻年 灧澦堆 。”參見“ 文昌臺 ”。
“文昌省”是一個古代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具有統一指向,具體解釋如下:
“文昌省”是尚書省的别稱,主要用于宋代及以前的官制語境中。尚書省作為古代中央行政機構,負責執行政令,而“文昌”一詞源于星宿名稱(文昌星象征文運),因此該别稱融合了天文意象與行政職能。
現代海南省文昌市(古稱紫貝)是地名,與“文昌省”無直接關聯。文昌市以僑鄉文化、曆史底蘊著稱,需避免詞義混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職官志》或陸遊詩集,亦可參考(漢典)及(文昌市人民政府網)的權威釋義。
《文昌省》是一個成語,意為被文昌帝君所庇佑,能夠在文化方面取得出色成就的地方或人物。
《文昌省》的部首是文(wén),總筆畫數為15。
《文昌省》這個成語源自傳說中的文昌帝君,所以得名。文昌帝君是道教中的神祇,在文化方面被視為學業的保護神。
《文昌省》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文昌省」。
古時候,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文昌省》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文昌亢」。
他在學術界一直深受尊敬,被譽為文昌省的代表人物。
組詞方面,可以有:文昌帝君、文昌祭、文昌殿等。
類似意思的成語有:文告牛羊、文化荟萃、文星高照等。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文昌省》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