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煩躁的心情。 唐 元稹 《秋堂夕》詩:“泛覽昏夜目,詠謡暢煩膺。”
“煩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án yīng,主要用于形容煩躁、煩悶的心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由“煩”和“膺”組成:“煩”指心緒不甯、苦惱,“膺”指胸膛或胸懷,合起來表示内心被煩悶情緒占據的狀态,常用來描述因困擾或壓力而感到焦躁不安的心理狀态。
文學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元稹的《秋堂夕》詩句:“泛覽昏夜目,詠謠暢煩膺。”此處通過“煩膺”表達夜晚因思緒紛亂而難以平靜的心情。在古漢語中,多用于詩詞或文雅語境,現代使用較少,但仍可借以形容深層次的煩悶情緒。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因具體事物(如壓力、矛盾、未解之事)引發的持續性煩躁,例如:“連日的工作壓力令他煩膺難舒。”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過于口語化表達。
近義詞辨析
與“煩悶”“郁結”等詞類似,但“煩膺”更強調情緒在胸中積聚的狀态,帶有古典文學色彩,現代常用“心煩意亂”“焦躁不安”等替代。
總結來看,“煩膺”是一個具有文學性的詞彙,適合在書面或需要細膩表達情緒時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向内心深層的煩躁感。
《煩膺》(fányīng)一詞在漢語中表示“煩惱”、“困擾”之意。它描述了人們内心的憂慮和痛苦,形容心情不安。
《煩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肉(ròu),筆畫數為14畫。
《煩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論語·衛靈公》一章中,有“困于□膺”之描述,其中“□膺”即為“煩膺”的古代寫法。繁體字中的《煩膺》均為「煩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常有變化。《煩膺》這個詞的古代寫法中,膺字也可以寫作“憖”或“胷”。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書寫的規範逐漸統一,現在一般使用“煩膺”這個寫法。
1. 他一直被工作上的問題困擾,心中充滿了煩膺。
2. 學業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困擾使她沉浸在了煩膺之中。
組詞:煩腦、煩惱、煩瑣。
近義詞:苦惱、憂慮、困擾。
反義詞:歡愉、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