擣蒜的意思、擣蒜的詳細解釋
擣蒜的解釋
五代 時 秦雍 之間稱地方官的勒索行為。《舊五代史·唐書·安重霸傳》:“先是 秦 雍 之間,令長設酒食,私丐於部民者,俗謂之‘擣蒜’。及 重霸 之鎮 長安 ,亦為之,故 秦 人目 重霸 為‘擣蒜老’。”
詞語分解
- 擣的解釋 擣 ǎ 同“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蒜的解釋 蒜 à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味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藥(通稱“大蒜”):蒜頭。蒜苗。蒜黃。蒜毫。蒜薹。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擣蒜”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學用法理解:
-
曆史典故中的地方官勒索行為
五代時期,秦雍地區(今陝西、甘肅一帶)将地方官員通過宴請名義向百姓索賄的行為稱為“擣蒜”。例如《舊五代史·唐書·安重霸傳》記載,官員安重霸在長安效仿此行為,被百姓譏諷為“擣蒜老”。
-
文學中的動作比喻
明清小說常用“磕頭如搗蒜”形容人頻繁磕頭的姿态,動作急促如搗蒜般連貫。例如:
- 《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吳典恩慌的磕頭如搗蒜”;
- 《儒林外史》第七回:“陳禮吓得在下面磕頭如搗蒜”。
注意:現代漢語中“搗蒜”主要指搗碎大蒜的動作,而“擣蒜”的古義已罕用,需根據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擣蒜(dǎo suàn)是指将大蒜搗碎或壓碎的動作或過程。下面是關于擣蒜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擣蒜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9。
來源:擣蒜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石杵或木杵在石磨或臼内擣搗蒜瓣,這是一種常見的烹調方式。
繁體:擣蒜的繁體字為檤蒜。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思與現代字形相似。
例句:我喜歡用擣蒜的方式調制蒜蓉,它能給我的菜肴增添美味。
組詞:擣蒜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擣蒜器(dǎo suàn qì,用于擣碎蒜瓣的工具)。
近義詞:搗蒜、搗碎蒜。
反義詞:片蒜、切蒜。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