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踞坐而見客。形容待人傲慢。《漢書·高帝紀上》:“足下必欲誅無道 秦 ,不宜踞見長者。”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若夫貴門子孫,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
“踞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踞見”指以“踞坐”姿勢會見客人,形容态度傲慢無禮。其中:
出處與例句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文化背景
古代禮儀中,“坐姿”是身份和态度的體現。踞坐(兩腿前伸或盤坐)被視為不敬,尤其在正式場合或面對尊長時,需以跪坐等端正姿勢示禮。因此“踞見”常被用于批評對他人的輕視行為。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分析或成語引用中,例如與“禮賢下士”形成對比,強調待人接物的态度差異。
總結來看,“踞見”通過動作細節折射出古代禮儀規範,并成為批評傲慢行為的典型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抱樸子》等古籍原文。
踞見(jù jiàn)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踞(jù)和見(jiàn)。踞的拆分部首是足(⻊)和居(屍),總計3個筆畫;見的拆分部首是見(見),總計4個筆畫。
源自《莊子·逍遙遊》。其中的一句是:“南海之帝,曆齊五千年而不死,乘東鄰之空氣,遊無窮者也。”《逍遙遊》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作品,踞見一詞在這裡的意思是指坐在那裡看見。
在繁體字中,踞見的寫法是踞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靈活多變的。踞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基本上保留了與現代漢字類似的形态。在古代,漢字是通過毛筆在紙上書寫的,因此字形與現代印刷的漢字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以下是踞見在句子中的例句:
1. 我在山頂上踞見了一座美麗的村莊。
2. 小明站在橋上,踞見了一條漂亮的彩虹。
踞見的組詞如下:
1. 圍踞:踞居在周圍。
2. 踞台:在台上坐着。
3. 居高臨下:高高地坐着,俯視着下面的人或物。
踞見的近義詞是:坐見、座看、居目。
踞見的反義詞是:行動、奔走、眺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