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惟正之供的意思、惟正之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惟正之供的解释

《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言惟正税是进。后指正税。古代法定百姓交纳的赋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既蠲惟正之供,屡沛賑施之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惟正之供”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 出处与原始含义: “惟正之供”最早出自儒家经典《尚书·无逸》。原文为:“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 这里记载的是周公对成王的告诫,要求后世君王不要沉溺于享乐、游玩和田猎,而应以收取百姓正常的赋税(即“正供”)为满足。其核心意思是只征收法定的、正常的赋税,不额外横征暴敛。

  2. 本义解析:

    • 惟: 副词,表示“只”、“仅”、“唯有”。
    • 正: 名词,指“正税”、“常赋”,即国家法定的、正常的赋税项目(如田赋)。在古代财政体系中,“正”常与“杂”(各种临时或额外的苛捐杂税)相对。
    • 之: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 供: 动词,指“供给”、“缴纳”、“进贡”。
    • 合义:只(收取)法定的、正常的赋税(作为供给)。强调的是统治者应遵守法度,仅按常规征收赋税,体恤民力,不额外增加百姓负担。
  3. 引申义与用法: 后世在使用“惟正之供”时,常引申为只获取或只接受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不贪求非分之财或额外的利益。它体现了廉洁自律、安分守己的品德。常用于描述官员的清廉或个人的操守。例如,可以说某官员“清廉自守,惟正之供”,意指他只拿应得的俸禄,不贪污受贿。

  4. 字义分解与权威依据:

    • 惟:《汉语大词典》释为“独;仅”。
    • 正:《古代汉语词典》在相关语境下释为“正税,常赋”,特指按常规征收的赋税(如田赋),区别于“杂征”。
    • 供:《辞源》释为“供给;供奉”,特指向朝廷或官府缴纳赋税。
    • 该成语的整体释义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均指向其“只取应得之份”的核心含义。
  5. 现代理解: 在现代语境中,“惟正之供”的精神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倡导的是一种合规合法、取之有度、不谋非分的原则,适用于个人职业道德(如不贪污受贿、不利用职权谋私)、商业伦理(如合法经营、不偷税漏税)等领域,强调在获取利益时应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惟正之供”源自《尚书》,本义指统治者只征收法定的正常赋税,不横征暴敛。其核心精神是只取应得之份,不贪求额外利益,后世引申为形容廉洁自律、安分守己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网络扩展解释

“惟正之供”是一个源自《尚书·无逸》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核心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无逸》:“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 文中描述周文王不沉迷游乐田猎,而是要求各诸侯国只进献法定正税,体现了对赋税制度的规范。
  2. 本义
    “惟正之供”原指古代法定百姓应缴纳的正税,即国家规定的常规赋税(如田赋、户税等),区别于额外苛捐杂税。

二、词义解析

  1. 引申含义
    部分解释(如、3)将其扩展为“以正直之心供奉”,但此属后起引申义,需注意其与原始文献的差异。

三、历史语境与应用

四、相关概念辨析

五、总结

“惟正之供”本义聚焦于法定赋税制度,强调税收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其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代治国理念中对经济秩序的重视。若需进一步了解引申的道德化解读,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但需结合原始文献谨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避税剥肤憯断叉麻雀巢轩赤杨黜幽糍团赐献酢伪答记大禹登叙鲽鹣发电分列式傅粉何郎改调工业美术关召軲轳车河清夹脊梁翦径假相荩草敬终慎始巨毋霸拉近乎擂搥泪人立储陵纵林沼隆贷媺言棉花庄牛喘贫累佥妻乔主张庆阀曲奥热汤宂阘汝帖赏同罚异善忘慑怖摄护腺神经纤维失恋水落归漕私邑损脉所有品叹喟喜爱霞明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