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猾機敏。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逆賢羽翼紀略》:“ 永貞 白晳長鬚,性狡慧。”
“狡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狡猾機敏”,通常用于形容人機警聰穎但帶有心計或詭詐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由“狡”(狡猾、詭詐)和“慧”(聰慧、機敏)組合而成,強調在聰明中帶有不純的動機或手段。例如:明劉若愚《酌中志》中記載的“永貞白晳長鬚,性狡慧”,即通過外貌描寫反襯其内在的機敏與心計。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中,描述人物性格的複雜性。例如:“性狡慧”既點明人物聰慧,又暗含對其品性的批判。
相關詞語擴展
現代語境中的色彩
現代使用較少,若需表達類似含義,需注意其貶義傾向,多用于特定修辭或曆史描述,日常交流中可能更傾向使用“精明”“機靈”等中性詞。
總結來看,“狡慧”是一個兼具智力與心計描述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
狡慧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狡和慧。
狡(jiǎo)是指人的智慧和機智,意味着聰明、機敏、靈活。狡字的部首是犬,總筆畫數為9。
慧(huì)表示智慧和才智,意味着聰明、理解力強、明智。慧字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12。
狡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莊子》中就有“言狡則憂,行慧則惡”的用法,用以形容聰明才智過人的人。
在繁體字中,狡慧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狡字的寫法變化較多,舊時的寫法有犟、僬、狡等多種形式,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狡”。
以下是一些例句:
他一副狡猾的模樣,讓人難以相信他的話。
她以她的狡慧赢得了比賽。
組詞:狡黠、狡兔三窟、狡童
近義詞:狡猾、聰明、機靈
反義詞:愚蠢、笨拙、愚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