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寬束衣帶。形容悠閑自在,從容不迫。《穀梁傳·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 楊士勳 疏:“緩帶者,優遊之稱也。”《漢書·匈奴傳贊》:“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晉書·羊祜傳》:“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子玉同年》:“塞垣高壘深溝地,幕府輕裘緩帶時。”
(2).猶解帶。《後漢書·鮑昱傳》:“初, 德 被病數年, 昂 俯伏左右,衣不緩帶。”
“緩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意義
指寬松衣帶或解下衣帶。如《後漢書》記載“衣不緩帶”,強調動作層面的解帶行為。
引申意義
形容人悠閑自在、從容不迫的狀态。如《漢書·匈奴傳》提到“父兄緩帶,稚子咽哺”,描繪邊疆安甯的生活場景;《晉書·羊祜傳》中“輕裘緩帶”則用于描述儒将風度。
文學意象
常與“輕裘”搭配(如成語“緩帶輕裘”),體現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從容雅緻,例如王安石詩句“幕府輕裘緩帶時”。
曆史語境
在禮儀或軍事記載中,“緩帶”既可指實際動作(如侍疾時不解衣帶),也可象征治理有方、社會安定(如《穀梁傳》中“三人緩帶”)。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成語典故,可參考《漢書》《晉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緩帶》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多種意思。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使用環境,它可以表示“慢慢地帶”、“緩慢行動的帶子”、“減輕壓力的帶子”等。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确定。
《緩帶》的拆分部首是“纟”以及“帀”,分别來自纟部和巾部。纟部意味着與紡織品有關,而巾部則表示與頭部或頭飾有關。
《緩帶》的總筆畫數為9畫,由于涉及到多個複雜的部首和結構,因此需要一定的書寫技巧和經驗。
《緩帶》一詞的來源至今尚不明确。它并不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因此在古代的典籍和文獻中并未出現該詞的使用記錄。
《緩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緩帶」,與簡體字保持相同的意思,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由于《緩帶》一詞是現代漢字中的新出現的詞語,因此在古代并沒有相應的漢字寫法。
1. 慢慢地緩帶着他的兒子走過了長長的道路。
2. 瑜伽課上,老師教大家使用緩帶來增加伸展的效果。
1. 緩慢:形容動作或行動的速度慢。
2. 帶子:用于承托、固定或綁紮的細長物品。
3. 緩解:解除或減輕某種困擾、疼痛或緊張。
1. 緩沖:減緩沖擊、壓力或沖突。
2. 延緩:使動作或過程的發生延遲。
1. 急迫:形容緊急、急切、迫切。
2. 緊縮:壓縮、縮短或減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