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戎的意思、講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戎的解釋

演武練兵。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講戎喧 涿 野,料敵靜 居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講戎是古漢語中的軍事術語,由“講”與“戎”二字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研讨軍事策略、修習武備之事。以下從字義、詞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詳釋:


一、字義溯源

  1. 講(講)

    《說文解字》釋為“和解也”,後引申為“研讨、謀劃”。如《左傳·襄公五年》載“講事不令”,杜預注:“講,謀也。” 在軍事語境中,“講”特指對兵法的研究與部署。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春秋左傳正義》(阮元校刻本)。

  2. 《說文》曰“兵也”,本義為兵器,後擴展指軍事、戰争。如《詩經·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脩我戎”,鄭玄箋:“戎,兵事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二、詞義解析

“講戎”屬動賓結構,強調對軍事事務的主動研習與籌劃,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


三、典籍用例

  1. 《國語·周語上》:

    “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戎。” 韋昭注:“講,習也;戎,兵也。” 指冬季練兵,體現古代兵農合一的制度。

    來源:韋昭《國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

  2. 《宋史·兵志九》:

    “國家講戎備,飾邊陲。” 此處“講戎”與“飾邊陲”并列,凸顯軍事防禦體系的建設。

    來源: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講戎”作為曆史軍事用語,承載古代中國對軍事謀略與戰備訓練的重視。其語義核心始終圍繞軍事策略的研讨與實踐,反映了冷兵器時代國防思想的典型特征。現代漢語雖罕用此詞,但其内涵仍存于“講武”“演兵”等衍生詞彙中。

網絡擴展解釋

“講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講戎”指“演武練兵”,即進行軍事訓練或演習。該詞由“講”(讨論、演練)和“戎”(軍事、兵器)組合而成,強調對軍事活動的籌劃與操練。

  2. 語源與用法

    • 出自唐代高適的詩句:“講戎喧涿野,料敵靜居延”(《信安王幕府詩》),描述軍隊在涿野演練、備戰的情景。
    • “戎”在古漢語中多指兵器、軍隊或軍事活動,如“兵戎”“戎馬”等。

延伸說明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手成家柏油路牓挂報喜不報憂拔薤策第鬯宣城阖舂酋丑族純粹關系推理大麓旦明獨非二蘇匪巢馮屍腹背之毛負殿浮名杠衣高等植物攻研黃骢少年皛耀結绮閣雞蹠口茄目瞠連娉陵阜泯默謀量磨止喃喃低語難心丸賠贈婆留七海骐骥過隙輕垢窮源竟委七碗宂蠹撒丫子衫褃山銳則不高盛冬蝨蟲事魔吃菜守願水芽填盈提心橐泉晚魄僞金錢舞知顯發象馭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