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武練兵。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講戎喧 涿 野,料敵靜 居延 。”
“講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講戎”指“演武練兵”,即進行軍事訓練或演習。該詞由“講”(讨論、演練)和“戎”(軍事、兵器)組合而成,強調對軍事活動的籌劃與操練。
語源與用法
《講戎》是一個成語,意為講述兵器和武功。此成語用以形容軍事方面的技術或戰鬥技巧的傳授。
《講戎》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言(讠)和戈。其中,言(讠)是表示與語言相關的部首,戈則表示兵器。講戎的總筆畫為7劃。
《講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月令》中的三年月令:“三年之不講戎,國人凍凝于外,不加于内。”意為國家連續三年不進行軍事演練,國民的戰鬥力将會衰退,易受外敵侵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講戎》強調了軍事訓練的重要性。
《講戎》在繁體字中與簡體字相同,不産生變化。
古時候,《講戎》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隻是書寫風格有所差異。
1. 在古代,君主往往親自講戎,傳授戰鬥技巧給将士們。
2. 軍隊定期進行講戎活動,以提高戰鬥力。
1. 講明:詳細解釋或說明。
2. 講解:對某一主題進行解說或教導。
3. 兵戈:指戰争或軍事行動。
1. 教戰:教導或講解戰鬥技巧。
2. 授技:傳授技能或技巧。
1. 閑談:沒有實質内容或沒有重要意義的談話。
2. 辯說:正式或莊重地陳述觀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