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宋 蘇轼 《放鶴亭記》:“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 《裁兵宣言》:“漸進之與頓攻,其圖功之利鈍,收效之速緩,昭然未可同日而語。”參見“ 不可同日而語 ”。
“未可同日而語”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讀音與字形
近義詞
用法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蘇轼《放鶴亭記》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未可同日而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無法用同一種言辭來表達,形容事物之間差距或者等級之間的不可比拟之處。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未”和“言”,其中“未”是一個簡體漢字,表示不、沒有的意思;“言”則是表示說話、言語的意思。拆分的筆畫分别是3畫和7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句話:“仲尼不道,吾未之學言也。”這是孔子弟子顔回對孔子說的話,意思是孔子的學問晦澀難懂,自己還沒有學會。後來人們引用這句話,形成了“未可同日而語”的成語。
繁體字的寫法是「未可同日而語」,其中「語」是傳統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就拿「語」這個字來說,古人會把它寫成「言」加上上面一個長橫,表示說話的意思。
這個成語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用來形容兩種事物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無法用同樣的方式來比較或描述。例如:他們的成就差距太大,未可同日而語。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同日而語、日新月異。
其近義詞是:不可同日而語。
反義詞是:可同日而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