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情的意思、微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情的解釋

(1).隱藏而不顯露的感情。《禮記·檀弓下》:“禮有微情者。” 孔穎達 疏引 何胤 雲:“哭踴之情必發於内,謂之微。微者,不見也。”一說指抑制哀痛的感情。 孔穎達 疏:“微,殺也。言若賢者喪親,必緻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踴有數,以殺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微妙的思想感情。《楚辭·九章·抽思》:“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 王逸 注:“結續妙思作辭賦也。” 晉 陸機 《文賦》:“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

(3).微末的心情。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無微情以效愛兮,獻 江 南之明璫。” ********* 《離亂雜詩》之六:“茫茫大難愁來日,剩杷微情付苦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微情”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隱微而不顯露的感情

    這是“微情”最核心的含義,指内心細膩、含蓄、不易察覺的情感。源自《禮記·檀弓下》:“禮有微情者,有以故興物者。”鄭玄注:“微情,謂哭踴之節,不敢以己情之至,殺禮也。”指在喪禮中節制悲痛,不使情感過度外顯。現代引申為内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常指不便言明或需克制的情感。

  2. 微末的心意或情愫

    用于自謙,表示微小的心意或淺薄的情感。如《文心雕龍·書記》:“揚雄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故書者,舒也……散郁陶,托風采,故宜條暢以任氣,優柔以怿懷;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此處“心聲”可關聯“微情”,指通過文字表達的謙遜心意(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精微的情感表達(文學語境)

    在文學批評中,“微情”指作品中細膩幽深的情感描寫。清代學者劉熙載《藝概·詩概》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此手法即通過景物細節傳遞“微情”,體現情感表達的含蓄性與深刻性(《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複旦大學出版社)。


注意:現代漢語中“微情”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學或書面語。其核心始終圍繞“情感的内斂性”與“表達的細膩性”,與“激情”“豪情”形成語義對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義項。

權威參考來源:

  1.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4. 《藝概箋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微情”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不同語境下的側重點有所差異:

  1. 隱藏不顯的情感
    源自《禮記·檀弓下》中的“禮有微情者”,指在禮儀規範下刻意抑制或收斂的哀痛之情。孔穎達注解認為這是通過節制哭泣、飲食等行為來緩解過度悲傷,避免傷及身體本質,體現儒家“哀而不傷”的倫理觀。

  2. 微妙的情思
    多見于文學創作,如《楚辭·九章·抽思》中“結微情以陳詞”,指難以言傳的細膩情愫。陸機《文賦》進一步将“微情”引申為文章構思時隱晦曲折的表達手法,強調情感傳遞的含蓄性。

  3. 謙稱微小的心意
    曹植《洛神賦》中“無微情以效愛”即用此意,表達自謙或委婉的贈物态度。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書信、詩賦,體現謙遜修辭的特點。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例證或深入解析某類用法,可參考《禮記》《楚辭》等原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豹韬衛弊方長安城旦愁悒翠蓮國當門戶亶州堤夫督迫方儀煩厭飛蠅垂珠鳳葆逢七阜成輔車相依輻照感戴二天敢則供花公團關裡國庫河川幻夢禍本敬止禁籍稽實救挽濬壑令人注目龍馳馬泊六民甿年高德邵盼盼篷廠強虜绮栊人物畫容裔如法泡制身邊人事無常師噝溜太蔔天才論田中稊氣錢頭疼土帝未成年人僞廷無功受祿屋烏之愛仙屬犀柄寫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