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督迫的意思、督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督迫的解釋

猶督促,催迫。 宋 蘇轼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數年以來,官用窘逼,轉運司督迫諸路稅務日急一日,故商賈全然不行,京師坐至枯涸。”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每示蠲放,不知督迫,郡計所入,僅僅無餘。”《明史·朱聿鍵傳》:“官吏督迫,閭裡騷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督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嚴厲督促施加壓力,迫使對方完成某事。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詳細解釋與文獻用例

  1. 曆史語境中的運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在宋代政治與經濟相關的記載中頻繁出現。例如:

    • 宋代蘇轼在《論綱梢欠折利害狀》中提到,因財政困難,轉運司“督迫諸路稅務日急一日”,導緻商賈無法正常經營。
    • 宋人葉適在奏折中描述地方財政狀況時,提到“每示蠲放,不知督迫”,反映官府對稅收的嚴厲催逼。
    • 《明史·朱聿鍵傳》記載“官吏督迫,閭裡騷然”,說明官吏的強制催征引發民間動蕩。
  2. 語義延伸
    除行政領域外,“督迫”也可用于描述其他情境下的高壓催促,如教育、軍事等需要快速完成任務的場景。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強調一種帶有壓迫感的催促行為。例如:“項目進度被上級督迫,團隊不得不加班加點。”


“督迫”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在于通過監督與壓力結合的方式強制推進事務,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如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蘇轼文集》《明史》等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督迫(dū pò)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表示督促、強迫、迫使、催逼等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督"的部首是目(mù),總筆畫數為13。 - "迫"的部首是辶(chuò),總筆畫數為8。 來源: "督迫"一詞來源于漢語,由"督"和"迫"兩個字符組成。 繁體: "督迫"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督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對于"督迫"一詞,其寫法相對穩定,沒有太多變化。 例句: - 我的老闆總是督迫我完成工作任務。 - 他為了達到目标,不惜督迫自己努力學習。 組詞: - 督促:促使、強迫别人按照規定要求行動。 - 督辦:對事情進行監督和催促處理。 - 督察:監督和調查工作或行為情況。 - 迫使:強制、逼迫别人做某事。 近義詞: - 催逼:催促,逼迫。 - 敦促:強調、敦厚地催促别人。 反義詞: - 隨意:不受限制,沒有被迫或強制。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