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秘籍。秘藏的珍貴書籍。《晉書·荀崧傳》:“西閣東序,河圖祕書禁籍;臺省有宗廟太府金墉故事。”
(2).記有姓名、年齡、身份等的竹片,懸于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後亦泛指登載宮中供職人員姓名、身份的冊籍。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因茲告請,遂曲軫於深慈;悉與蕩除,俾再通於禁籍。”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啟》:“民兵文具,禁籍虛員。” 明 李東陽 《題屠司寇元勳小像》詩之一:“科名隨禁籍,從此達宸旒。”
“禁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古代宮廷或官方機構收藏的珍貴典籍,通常不對外公開。例如《晉書·荀崧傳》提到“西閣東序,河圖祕書禁籍”,說明這類書籍與重要文獻、祭祀記錄等并存于宮廷。
以上解釋綜合了《晉書》、宋代文獻等曆史記載,具體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進一步考證。
《禁籍》是一個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禁止、限制人們閱讀或傳播某些書籍或文獻。
《禁籍》這個詞的第一個漢字"禁"的部首是示,第二個漢字"籍"的部首是竹。其中,"禁"字共有8畫,"籍"字共有20畫。
《禁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書籍中,用來描述政府或統治者對特定書籍的限制。在繁體字中,"禁"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籍"字的寫法為「藉」。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經曆了演變和變體,與現代漢字有一定的差異。然而,《禁籍》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沒有較大的變化。
1. 古代封建社會對一些禁書實行了禁籍之令。
2. 這本書因為涉及敏感政治内容,被列入了禁籍。
禁書、禁忌、學籍、籍貫、編籍
禁書、禁止、限制、封鎖、查禁
公開、自由、開放、允許、解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