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籍的意思、禁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籍的解釋

(1).猶秘籍。秘藏的珍貴書籍。《晉書·荀崧傳》:“西閣東序,河圖祕書禁籍;臺省有宗廟太府金墉故事。”

(2).記有姓名、年齡、身份等的竹片,懸于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後亦泛指登載宮中供職人員姓名、身份的冊籍。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因茲告請,遂曲軫於深慈;悉與蕩除,俾再通於禁籍。”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啟》:“民兵文具,禁籍虛員。” 明 李東陽 《題屠司寇元勳小像》詩之一:“科名隨禁籍,從此達宸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籍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宮廷秘藏典籍

    指古代由皇家秘府收藏、禁止外傳的珍貴文獻或檔案。此類典籍通常涉及國家機要、皇室譜牒或珍稀孤本,僅限特定官員在宮廷内查閱。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的“秘書”,即屬禁籍範疇,體現了古代知識壟斷與政治權力的關聯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2頁);《中國古代圖書史》

  2. 禁止涉足的領域或名冊

    引申為受法律或制度限制進入的場所(如宮禁之地),或特指被剝奪某種權利者的登記名冊。如《宋史·職官志》中“入禁籍者不得預科舉”,指因罪受罰者被列入禁止參加科考的名錄。

    來源:《辭源》(修訂本);《中國曆史制度辭典》

二、文化意蘊

禁籍概念折射出中國古代“秘而不宣”的統治策略,如清代《四庫全書》編纂時對典籍的審查與禁毀,側面反映文化控制與權力秩序的關系。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禁制度、檔案管理的學術文獻。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禁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秘藏的珍貴書籍

指古代宮廷或官方機構收藏的珍貴典籍,通常不對外公開。例如《晉書·荀崧傳》提到“西閣東序,河圖祕書禁籍”,說明這類書籍與重要文獻、祭祀記錄等并存于宮廷。


二、宮禁人員身份記錄

  1. 原始形式:用竹片記錄宮中人員的姓名、年齡、身份等信息,懸挂于宮門外,用于出入核查。
  2. 擴展含義:後泛指記載宮廷供職人員信息的冊籍。如宋代葉適《謝除華文閣待制表》中“再通於禁籍”,即指恢複官職名冊的記錄。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晉書》、宋代文獻等曆史記載,具體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勞形白粱百兩篇罷牛包工閉谷草甸子槽柔赤腳婢春聯春神出外雌風怠終刀背吊拷絣把頓處發點歌謠公財公共關系冠帔洪渠虺虺魂車簡惠鑒真教會急不擇途蹐馳桀敖不馴揭車寄付驚泷九老鹫嶺掎止俊豪兩葉靈期六花镂塵吹影每日南匈奴逆暴潘仁破戒千秋萬世三郎韶發史抄霜粟遂意讨嚣鐵掃帚橦棚推襟挽角相嬲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