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微情的意思、微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微情的解释

(1).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 孔颖达 疏引 何胤 云:“哭踊之情必发於内,谓之微。微者,不见也。”一说指抑制哀痛的感情。 孔颖达 疏:“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微妙的思想感情。《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王逸 注:“结续妙思作辞赋也。” 晋 陆机 《文赋》:“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

(3).微末的心情。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 江 南之明璫。” ********* 《离乱杂诗》之六:“茫茫大难愁来日,剩杷微情付苦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微情”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词典,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隐微而不显露的感情

    这是“微情”最核心的含义,指内心细腻、含蓄、不易察觉的情感。源自《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郑玄注:“微情,谓哭踊之节,不敢以己情之至,杀礼也。”指在丧礼中节制悲痛,不使情感过度外显。现代引申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常指不便言明或需克制的情感。

  2. 微末的心意或情愫

    用于自谦,表示微小的心意或浅薄的情感。如《文心雕龙·书记》:“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故书者,舒也……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此处“心声”可关联“微情”,指通过文字表达的谦逊心意(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精微的情感表达(文学语境)

    在文学批评中,“微情”指作品中细腻幽深的情感描写。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诗概》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手法即通过景物细节传递“微情”,体现情感表达的含蓄性与深刻性(《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注意:现代汉语中“微情”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语。其核心始终围绕“情感的内敛性”与“表达的细腻性”,与“激情”“豪情”形成语义对比。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义项。

权威参考来源:

  1.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 《艺概笺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微情”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不同语境下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1. 隐藏不显的情感
    源自《礼记·檀弓下》中的“礼有微情者”,指在礼仪规范下刻意抑制或收敛的哀痛之情。孔颖达注解认为这是通过节制哭泣、饮食等行为来缓解过度悲伤,避免伤及身体本质,体现儒家“哀而不伤”的伦理观。

  2. 微妙的情思
    多见于文学创作,如《楚辞·九章·抽思》中“结微情以陈词”,指难以言传的细腻情愫。陆机《文赋》进一步将“微情”引申为文章构思时隐晦曲折的表达手法,强调情感传递的含蓄性。

  3. 谦称微小的心意
    曹植《洛神赋》中“无微情以效爱”即用此意,表达自谦或委婉的赠物态度。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书信、诗赋,体现谦逊修辞的特点。


补充说明:

如需具体例证或深入解析某类用法,可参考《礼记》《楚辞》等原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贬废辩逸标句碧楮比翼双飞玻意耳定律材头蚕鳬肜肜持节锤击试验杵臼之交等由鼎兴独妇山赣巨人稾草供赡刮阴风古典文学孤筇寒霙豪友濠州真人黑汁白汗诃藜棒监閲蛟涎积愤经躔讥谪沮谪刻棘领鬃慢令尨诡密机膜呗偏提萍身戕害器备青海情怀热喘人梯睿睠山矾弟韶景哨位麝芬水坑条定土鸡瓦犬往贤瓮算嫺静掀舞鞋篮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