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委棄埋沒。
(2).因畏服而收斂行迹。 唐 韓愈 《與少室李拾遺書》:“彊梁之兇,銷鑠縮栗,迎風而委伏。”
“委伏”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委棄埋沒
指事物或人才被抛棄、遺忘或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唐代韓愈在《與少室李拾遺書》中提到的“彊梁之兇,銷鑠縮栗,迎風而委伏”,即用此意,形容兇暴之人最終被消磨銳氣、埋沒鋒芒。
因畏服而收斂行迹
表示因畏懼或屈服而收斂自身的行為。例如,在形容惡勢力受到震懾後隱藏行蹤的場景中,可用此義。
部分現代資料(如、5)提到“委伏”可表示“因疲倦而倒地休息”,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漢典》或韓愈文集。
委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委是一個漢字,伏是另一個漢字。委的部首是女字旁,它的筆畫數是八畫;伏的部首是亻字旁,它的筆畫數是六畫。
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委字是「委」的繁寫形式,而伏字是「伏」的繁寫形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委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是像「女」字一樣,字旁也有四個點的形式。而伏字則與現代一樣,由「亻」字旁和「甫」字組成。
以下是一些使用委伏的例句:
1. 學習時要委伏于老師的指導,才能進步。
2. 在這關鍵時刻,他選擇了委伏以避免沖突。
3. 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隻好委伏于對方的要求。
一些與委伏相關的詞彙:
組詞:委曲求全、伏誅、委靡不振
近義詞:屈服、投降、妥協
反義詞:抗争、反抗、反彈
綜上所述,委伏是一個有着明确部首和筆畫的詞彙,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委字是「委」的繁寫形式,伏字是「伏」的繁寫形式。它可以用于表示順從、屈服等含義的句子中,并且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