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端。 元 薩都剌 《酹江月·登鳳凰台懷古用前韻》詞:“遙憶 王 謝 功名,人間富貴,散草頭朝露。”
(2).也叫草字頭。漢字的偏旁。如芋、苗等字,頂端作“卄”者,概稱草頭。《新華文摘》1981年第4期:“他又說,這筆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國6*民6*黨方面有人來查問原作者,我們就為難了,不如‘矛’上加個草頭,‘茅’姓甚多,不會引起注意。”
(3).草寇的頭領。《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羣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 元 尚仲賢 《三奪槊》第一折:“苦相持一萬陣,惡戰九千場,全憑着竹節鞭,生併了些草頭王。”《水浒傳》第一一七回:“不是這四員将來 烏龍嶺 厮殺,有分教: 清溪縣 裡,削平哨聚賊兵; 幫源洞 中,活捉草頭天子。”
(4).萬位數的隱稱。舊時往往用以代“萬”字。 茅盾 《子夜》十二:“那麼,我先打一個電話找 陸匡時 來,--謀事在人;我們化一個草頭,也許可以提前兩天。”
(5).我國有些農村地區對苜蓿的俗稱。《農諺選》:“稻、麥、草頭輪流種,九成變做十成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草頭漢語 快速查詢。
“草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解釋:
漢字偏旁(草字頭)
指漢字中“卄”或“艹”的偏旁部首,常見于“芋”“苗”等字頂端。例如,作家茅盾的筆名“茅”字即由“矛”加草頭而來。
植物名稱(苜蓿的俗稱)
在江浙滬地區特指南苜蓿(金花菜),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上海菜“生煸草頭”即以它為原料,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療功效。
草寇或民間首領
指非官方的、自封的領袖,如“草頭天子”,形容占山為王的民間勢力頭目。
隱語代指“萬”
舊時商業或民間隱語中,用“草頭”代指萬位數,因“萬”字的繁體“萬”頂部有草字頭。
字面含義(草的頂端)
如詩詞中“草頭朝露”形容草尖的露水,比喻短暫易逝的事物。
擴展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