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rthern Opera]
(2) 宋元以來北方諸宮調、散曲、戲曲所用的各種曲調的統稱,調子豪壯樸實
(3) 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戲曲
(1). 宋 元 以來北方戲曲、散曲所用的各種曲調的統稱。與“南曲”相對。音樂上用七聲音階,調子豪壯樸實,以弦樂器伴奏。 明 胡侍 《真珠船·北曲》:“北曲音調,大都舒雅宏壯,真能令人手舞足蹈,一唱三歎。若南曲則悽婉嫵媚,令人不歡,直 顧長康 所謂老婢聲耳。故今奏之朝廷郊廟者,純用北曲,不用南曲。” 清 沉起鳳 《諧铎·垂簾論曲》:“南曲有四聲,北曲止有三聲,以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之内。”
(2). 金 元 時代流行于北方的戲曲,如雜劇、院本等。與“南戲”相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八:“詞曲著名者,北曲則 關 、 鄭 、 馬 、 白 ,南曲則 施 、 高 、 湯 、 沉 ,皆巨子矣。”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賓白》:“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過數言,即抹去賓白而止閲填詞,亦皆一氣呵成。”
北曲是中國傳統戲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盛行于宋元時期,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以下是其核心特點及解釋:
北曲是宋元時期北方戲曲、散曲所用曲調的統稱,與南曲相對,形成金元雜劇和散曲的音樂基礎。其名稱源于地域區分,音樂風格高亢豪放,多用七聲音階。
北曲的主要載體為元雜劇和散曲。元雜劇多由北曲組成,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馬緻遠等“元曲四大家”,經典作品如《窦娥冤》《漢宮秋》。
北曲是中國戲曲成熟的重要标志,其曲牌聯套體制對後世戲曲影響深遠。元代後,部分元素被南曲吸收,形成“南北合套”等融合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北曲的曲目或具體作品,可參考權威戲曲史料或《中原音韻》等文獻。
北曲的意思是指在北方地區流行的曲藝形式,通常是指京劇、評劇、豫劇等北方各種戲曲表演形式。
北曲的拆分部首是“曰”和“曰”,筆畫的總數是12畫。
北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戲曲和音樂的發展。它融合了漢唐宋元明清等多個曆史時期的戲曲元素,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
北曲的繁體字是「北樂」。
在古代,北曲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查證。
北曲是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戲曲形式。
北曲的相關詞語有:南曲、曲藝、戲曲等。
北曲的近義詞有:京劇、評劇、豫劇等。
北曲的反義詞是沒有的。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