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摧折朽木。喻不費力氣。《晉書·劉毅諸葛長民等傳論》:“建大功若轉圜,翦羣兇如拉朽。”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破敵必拉朽,不見堅陣橫。”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語勘定之戰功,則前若拉朽而後等摧山。”
“拉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摧折腐朽的木頭,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地摧毀虛弱勢力或解決簡單問題。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表述,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摧枯拉朽”這一完整成語。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單獨使用“拉朽”。
《拉朽》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修剪樹木、伐木或者砍伐某物的動作。這個詞在中國漢語中常常用來比喻将不存在價值的事物或無關緊要的人徹底消除掉。
《拉朽》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木”,部首“扌”表示與手有關的意思,而“木”表示與樹木相關。這個詞的筆畫數是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這個詞的寫法為“契朽”,其是一種繁體字形式,目前仍廣泛使用在一些地區。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有很多種,尤其是對于一些常用的漢字。在古時候,人們使用不同的筆畫和字形來書寫《拉朽》,例如常見的字形包括“契朽”,這種字形之間有所差異。
1. 他的工作就是拉朽,但對公司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貢獻。
2. 我們需要勇氣拉朽一切不合理的規定,使社會更加公正。
組詞:拉倒、推翻、廢除
近義詞:修剪、砍伐、消除
反義詞:保留、維護、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