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敗覆的意思、敗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敗覆的解釋

敗亡傾覆。 漢 焦贛 《易林·需之屯》:“四誅不服,恃強負力,倍道趨敵,師徒敗覆。” 宋 文天祥 《集杜詩·淮西帥》序:“ 夏貴 既失 長江 ,惟恐督府有成,無所逃罪,又恐 孫虎臣 以後進為将有功,總統出己上,日夜幸其敗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敗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指軍隊潰敗、徹底覆滅,強調作戰失敗且結局慘重。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敗”

    • 本義指毀壞、失利。《說文解字》釋:“敗,毀也。”
    • 引申為軍事上的失敗,如《孫子兵法》:“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
    •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覆”

    • 本義為翻轉、傾覆。《說文解字》:“覆,覂(fěng)也。一曰蓋也。”
    • 在軍事語境中特指全軍覆沒,如《左傳·隱公元年》:“君舉不信群臣乎?齊師其覆。”
    •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二、合成詞釋義

“敗覆”為同義複合詞,強化“戰敗覆滅”之意:

核心語義特征:


三、典籍用例

  1. 《後漢書·皇甫嵩傳》(前文已引):

    描述東漢名将皇甫嵩火攻黃巾軍,緻其“敗覆”。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晉書·石勒載記》:

    “勒追擊敗覆其衆,枕屍三十餘裡。”

    來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現代語義流變

現代漢語中,“敗覆”已被“潰敗”“覆滅”等詞替代,僅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其構詞邏輯仍保留在成語中,如: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年。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
  4.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年。
  5. 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

網絡擴展解釋

“敗覆”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失敗且徹底覆滅的狀态,強調事物在遭受失敗後完全崩潰或毀滅。例如形容戰争失利、政權垮台等重大失敗場景。

  2. 詞語構成

    • 敗:表示失敗,未達成目标;
    • 覆:意為傾覆、徹底毀滅。兩字組合強化了“從失敗到滅亡”的過程。
  3.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如焦贛《易林·需之屯》:“師徒敗覆。”宋代文天祥在《集杜詩·淮西帥》序中也提到:“日夜幸其敗覆。”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曆史事件、軍事行動或重大計劃的失敗結局,帶有較強的書面語色彩,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5. 同義詞
    敗亡、覆滅、傾覆等,均強調徹底失敗的結果。

别人正在浏覽...

寶匳被控骠姚秉事避雨陵暢銷朝名市利出調醇修邨墅帶刺玳簪鼎湖山東都門分開高弟攻劘悍民寒食散家烈堿金屬賤息記别讦讪景陽岡倦慵拒絕看冷暖勞煩了然列女傳犂面靈談林泉約留客住落驿矛楯末腳母教内疚凝絶憑證剖列遷日七倒八歪斜萋萋踆踆饒受桑榆煖色澤上究山陿市頭婆受降首造疏影死囚牢湯羅小使臣枭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