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的四種劑型:“丸”指圓粒狀的藥丸;“散”指研末的藥粉;“膏”指外敷的膏藥,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藥;“丹”原指金石藥煉制的成藥,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錠等也稱為丹。
“丸散膏丹”是中醫對四種傳統藥物劑型的統稱,分别對應不同的制劑形态和用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丸
指将藥材研末後加黏合劑制成的圓粒狀藥丸,如六味地黃丸、牛黃安宮丸。特點是吸收緩慢、藥效持久,適合慢性病調理。根據輔料不同,可分為水蜜丸、濃縮丸等。
散
即粉末狀藥物,如錫類散。制作時将藥材幹燥後研磨成細粉,優點是吸收快、便于攜帶,常用于急症或外敷。例如參苓白術散可内服,而外用散劑多用于止血或消炎。
膏
包含兩種類型:
丹
原指礦物類藥物經高溫煉制的制劑(如古代丹藥),現代擴展為部分精制丸、散、錠的統稱,如紫雪丹。特點是劑量小、濃度高,需特殊保存(如蠟封),部分含礦物成分的丹劑需謹慎使用。
選擇建議:
不同劑型因制備工藝和藥效特點差異,需遵醫囑選用。
《丸散膏丹》是一個成語,形容藥品的形态和制劑的不同。它指的是丸劑、散劑、膏劑和丹劑等四種不同的藥物形态。
《丸散膏丹》的拆分部首是丸(丸草頭)、散(撇點十)草字頭、膏(膏四點)駱駝頭、丹(丹撇點)雙人旁。
根據筆畫,丸有4畫,散有11畫,膏有15畫,丹有4畫。
《丸散膏丹》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本草綱目》一書中,意指藥物的四種不同形态。它們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以治療不同類型的疾病。
在繁體字中,丸為「丸」,散為「散」,膏為「膏」,丹為「丹」。
在古代,丸散膏丹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丸在筆畫上可能多畫一橫,散可能不帶撇點,膏可能寫作「羔」,丹可能省略撇點。
1. 這個藥店有各種丸散膏丹,可以滿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2. 醫生開了一種丸散膏丹制劑,需要按照說明書服用。
3. 這個丸散膏丹是用中藥提煉而成的,效果非常好。
組詞:丸藥、散劑、膏方、丹方
近義詞:丸散膏丹沒有明顯的近義詞,因為它們指的是具體的藥物制劑。
反義詞:無反義詞,因為丸散膏丹是指不同類型的藥物制劑,沒有相反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