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辯難。 唐 韓愈 《記夢》詩:“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盤。” 孫汝聽 注:“詰盤,反覆也。”
(2).指《書·盤庚》。泛指簡古、嚴正的文章。語本 唐 韓愈 《進學解》:“ 周 《誥》 殷 《盤》,佶屈聱牙。” 清 錢謙益 《後秋興》詩之十二:“詰《盤》 周 《誥》封京觀,雕琢淮碑頌 伯顔 。”
“诘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辯難
指辯論、駁難,即通過反複诘問進行論辯。該義項源自唐代韓愈的《記夢》詩:“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盤。” 孫汝聽對此注解為“詰盤,反覆也”,強調其反複辯駁的語義。
代指《尚書·盤庚》
引申為泛指文風簡古嚴正的文章。此用法源于韓愈《進學解》中“周《诰》殷《盤》,佶屈聱牙”一句,将《尚書》的《盤庚》篇作為艱深古奧文風的代表。清代錢謙益《後秋興》詩“詰《盤》周《誥》封京觀”即用此典。
拼音與結構
拼音為jié pán,由“诘”(追問)和“盤”(盤問)組成,二字疊加強化诘問、辨析之意。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既可描述辯論行為,也可借古喻今,形容文章風格艱深古拙。
“诘盤”一詞兼具動詞(辯論)與名詞(代指古奧文章)的雙重功能,其内涵與古代經典及文學批評緊密關聯。
诘盤(jié pán)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言部(讠)和半部(舟),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诘盤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意思指的是對别人的言論或觀點進行質疑、辯駁的行為。
诘盤的繁體字形為「詰盤」。
在古代,诘盤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詰攀」。
1. 他經常對他人的論點進行诘盤,以求真理。
2. 在辯論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有力的诘盤,擊破了對方的觀點。
诘責、诘問、反诘。
質疑、辯駁、駁斥。
肯定、認同、贊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