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指圆粒状的药丸;“散”指研末的药粉;“膏”指外敷的膏药,也指内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药;“丹”原指金石药炼制的成药,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锭等也称为丹。
“丸散膏丹”是中医对四种传统药物剂型的统称,分别对应不同的制剂形态和用途。以下是详细解释:
丸
指将药材研末后加黏合剂制成的圆粒状药丸,如六味地黄丸、牛黄安宫丸。特点是吸收缓慢、药效持久,适合慢性病调理。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水蜜丸、浓缩丸等。
散
即粉末状药物,如锡类散。制作时将药材干燥后研磨成细粉,优点是吸收快、便于携带,常用于急症或外敷。例如参苓白术散可内服,而外用散剂多用于止血或消炎。
膏
包含两种类型:
丹
原指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炼制的制剂(如古代丹药),现代扩展为部分精制丸、散、锭的统称,如紫雪丹。特点是剂量小、浓度高,需特殊保存(如蜡封),部分含矿物成分的丹剂需谨慎使用。
选择建议:
不同剂型因制备工艺和药效特点差异,需遵医嘱选用。
《丸散膏丹》是一个成语,形容药品的形态和制剂的不同。它指的是丸剂、散剂、膏剂和丹剂等四种不同的药物形态。
《丸散膏丹》的拆分部首是丸(丸草头)、散(撇点十)草字头、膏(膏四点)骆驼头、丹(丹撇点)双人旁。
根据笔画,丸有4画,散有11画,膏有15画,丹有4画。
《丸散膏丹》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一书中,意指药物的四种不同形态。它们在古代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以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
在繁体字中,丸为「丸」,散为「散」,膏为「膏」,丹为「丹」。
在古代,丸散膏丹的汉字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丸在笔画上可能多画一横,散可能不带撇点,膏可能写作「羔」,丹可能省略撇点。
1. 这个药店有各种丸散膏丹,可以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2. 医生开了一种丸散膏丹制剂,需要按照说明书服用。
3. 这个丸散膏丹是用中药提炼而成的,效果非常好。
组词:丸药、散剂、膏方、丹方
近义词:丸散膏丹没有明显的近义词,因为它们指的是具体的药物制剂。
反义词:无反义词,因为丸散膏丹是指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没有相反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