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t one’s discretion]∶聽憑
這事不能任憑他一人決定
(2) [no matter]∶無論,不管
任憑你怎樣說,事實總是事實
(1).聽任,聽憑。《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衆男女一齊跪下道:‘金銀任憑取去,但求饒命。’” 清 李漁 《意中緣·诳姻》:“今日這一箇,莫説四樣,就是四十樣,也任憑你考。” 巴金 《秋》二:“若有虛假,任憑三老爺處罰。”
(2).無論,不管。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任憑怎麼罵,一間狗窩還是一塊半錢。” 巴金 《霧》一:“她也許會暗暗地笑他是一個書呆子,那麼以後任憑怎樣努力,恐怕也難有辦法。”
“任憑”是一個多功能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及用法:
由“任”(不受限制)和“憑”(依據、依靠)組合而成,表示不受幹涉地任由事物發展,強調對結果或狀态的接受。
作連詞:表示“無論、不管”
“任憑功課再忙,我們也要抽時間鍛煉。”
“任憑你說得再好聽,我也不會相信。”
作連詞:表示“即使”
“任憑風吹雨打,我都要堅持鍛煉。”
“任憑你如何努力,結果可能已注定。”
作介詞:表示“聽憑、由着”
“這事任憑他們去辦,你不必過問。”
“金銀任憑取去,但求饒命。”(《醒世恒言》引用)
通過不同用法,“任憑”在漢語中靈活體現了對自由發展、無條件接受或極端假設的語義層次。
《任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不加阻攔、不加限制地讓别人去做某事。
《任憑》的部首是人字旁,拼音為“rén”,總筆畫數為9畫。
《任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中,“天行健”一句中的“行健”表示任何事物都可以順利發展;“地勢坤”一句中的“地勢”指大地的特性和環境。後來,人們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健”和“坤”兩字提取出來,組成了《任憑》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他人行為無幹涉和無限制。
《任憑》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任憑」。
在古時候,漢字《任憑》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保留現在的形狀。
1. 他工作一向很自由,上級對他一向是任憑他去安排。
2. 她的父母對她的大學專業選擇沒有任憑她決定。
寬任憑、任憑花開
放任、聽任
幹預、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