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醬瓿的意思、覆醬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醬瓿的解釋

《漢書·揚雄傳下》:“ 鉅鹿 侯芭 常從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劉歆 亦嘗觀之,謂 雄 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 雄 笑而不應。”覆醬瓿,蓋醬壇。後用以比喻著作毫無價值,或無人理解,不被重視。 清 恽敬 《答伊揚州書》:“知在 粵東 見 敬 文槀,過蒙奬借……恐文質無所底,愧見諸君子,則今日之詅癡符,亦終歸於覆醬瓿,貯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醬 ”。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至於凋零之後,殘缺所餘,又已雜用補袍,隨時覆醬。” 唐 陸龜蒙 《記事詩》:“駿骨正牽鹽,《玄》文終覆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醬瓿”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典故性成語,其含義與古代文人的境遇密切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該成語的字面意義為“覆蓋醬罐的蓋子”,實際用來比喻作品不受重視、被輕視或用于瑣碎用途。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1. 出處溯源

    該典故最早見于《漢書·揚雄傳》。據記載,揚雄耗費心血撰寫《太玄》《法言》等著作,時人劉歆卻譏諷道:“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意指這些作品難被後世重視,最終隻能被用來蓋醬罐。

  2. 本義與引申義

    “瓿”是古代盛放醬料的小口陶罐,“覆醬瓿”原指用廢紙遮蓋醬罐以防蠅蟲。後引申為對文人作品的極端貶低,暗含作品價值未被認可、淪為無用之物的批判。此用法在《顔氏家訓·文章》中亦有體現:“吾家文章,甚為典正……朝廷憲章,軍旅誓诰,敷顯仁義,發明功德,牧民建國,不可暫無。而魏收作論,以為‘覆醬瓿’。”

  3. 文化語境中的運用

    在古代文學批評中,該成語多用于自嘲或感歎懷才不遇。例如陸遊《病起鏡中見白發》雲:“覆瓿書成空自苦,擊轅歌罷遣誰聽”,借“覆瓿”表達對自身著作價值的悲觀預期。現代語境中,該詞偶見于學術讨論,形容冷門研究成果被忽視的現象。

  4. 近義關聯詞

    與“束之高閣”“敝帚自珍”等成語形成語義關聯,但“覆醬瓿”更強調作品被貶至日用層面的極端狀态,批判色彩更為強烈。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及《漢書》《顔氏家訓》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覆醬瓿”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覆醬瓿(拼音:fù jiàng bù)字面意為“蓋醬壇”,比喻著作或作品毫無價值、不被重視,或無人理解。該詞出自《漢書·揚雄傳下》:學者劉歆曾評價揚雄的《太玄》經晦澀難懂,認為其著作會被後人用來蓋醬壇(“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暗指其内容無用或難以傳播。

詳細解析

  1. 曆史典故
    西漢揚雄撰寫的《太玄》經因内容深奧,同時代學者劉歆譏諷其“空自苦”,預言其書隻能被用來覆蓋醬壇,後逐漸演變為成語。

  2. 引申含義

    • 貶義用法:形容作品缺乏實際價值或不被認可,如清代黃遵憲詩句“欲求覆醬瓿,已難拾灰燼”。
    • 自謙用法:文人偶爾以“覆醬”自嘲著作粗淺,如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中提及“殘缺所馀,隨時覆醬”。
  3. 相關變體
    該詞亦省作“覆醬”“覆瓿”,如唐代陸龜蒙《記事詩》中“《玄》文終覆醬”。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漢書》原文或相關詩詞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哀梨蒸食阿娜案陷百響鼻山根層觀尺澤之鲵丑詈春妍點鬢煩溷反哭鳳蠟構害鬼慌橫行介士歡擾虎視膠擾郊薮劫花進門喜金身酒态愧厲纍堆磊磊落落裡乘離題耧播馬利亞夢月米狂名傾一時納貢女頭平頭車蒲姑杞宋無征去暗投明镕造深入世曆受盤送三蒐讨碎翦檀痕天營通堙渥潤相安相受香泉祥肉橡子仙娃銷化小玩意兒脅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