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隊、學生或運動員等,按着不同的兵種或編制排列成一定的隊形,依次走正步、行注目禮通過檢閱台,這種隊形謂之分列式。《*********自傳·百戰馀生》:“巡視之後,複着參謀處通知各部,定後三日檢閱,行分列式,并作野外大規模演習。” 李英儒 《野火春風鬥古城》第十六章:“他幾次發出命令,要全師加緊演習閱兵式和分列式,準備接受 高司令 的檢閱。” 伍修權 《我的曆程》三:“時間一到,我們的隊伍就排着整齊的分列式,在紅旗的引導和軍樂的伴奏下,擎着步槍,邁着闊步,通過了 紅場 的 列甯 墓,接受了 斯大林 和 蘇聯 黨政領導人的檢閱。”
分列式是受閱部隊按照特定隊形依次通過檢閱台、接受檢閱的軍事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軍隊、學生或運動員等群體,按不同兵種、編制或類别排列成隊形,依次以正步行進并行注目禮通過檢閱台的儀式形式。該儀式通常作為閱兵式的重要環節,強調紀律性與視覺震撼力。
隊形分類
标準流程
包括标兵就位、隊形調整、行進檢閱、首長講話、送軍旗等環節,曆史上曾出現抗戰老兵與裝備共同編入紀念梯隊的特殊案例。
該術語源自軍事領域,現已延伸至學校運動會、大型活動開幕式等場景,成為展示組織性與精神風貌的重要形式。
分列式(fēn liè shì)是一個成語,由“分”、“列”、“式”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1. “分”字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為四畫。
2. “列”字的部首是“刀”,總筆畫數為六畫。
3. “式”字的部首是“弋”,總筆畫數為六畫。
來源:
“分列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兵書,它指的是戰列形式。後來,這個詞引申為其他方面的事物的排列、布置的方式和形式。
繁體:
“分列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分列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寫作簡繁,因此“分列式”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上字形相似,隻是筆畫的書寫方式不同。
例句:
1. 他們按照分列式依次排列,整齊地向前行進。
2. 這個會議采用了分列式的座位安排,使得與會人員能夠更好地互相交流。
組詞:
分割、列舉、式樣
近義詞:
排列、布置、整齊
反義詞:
混亂、淩亂、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