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言的意思、王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言的解釋

(1).君王的言語、诏诰。《書·鹹有一德》:“大哉王言。”《禮記·缁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舊唐書·韓愈韋辭等傳論》:“如俾之詠歌辛載,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賢,氣吞時輩。”《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常言道:王言如天語,違背聖旨,罪該萬死。”

(2).指制诰之職。 唐 白居易 《舉人自代狀》:“文可以掌王言,學可以待顧問。”《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獨孤遐叔 累掌絲綸,王言無忝,訪之輿望,僉謂通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言”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如下:

  1. 帝王之言

    指帝王的言論、旨意或命令,是古代君主專制制度下最高權威的體現。如《尚書·說命》載“王言惟作命”,強調帝王言論的至高效力。帝王通過“王言”頒布政令、賞罰臣民,其内容具有法律效力,臣民必須遵從。

  2. 帝王诏令的文書形式

    引申為帝王發布的正式文書,如诏書、制诰、敕令等。例如唐代設翰林學士專掌“王言”起草,《新唐書·百官志》記載“翰林學士掌内制,中書舍人掌外制”,均負責将帝王意志轉化為官方文書。此類文書需用特定格式(如“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體現皇權神聖性。

  3. 曆史演變與文化象征

    • 先秦時期:王言多見于《尚書》所錄诰命,強調“天子無戲言”(《史記·晉世家》)。
    • 漢唐以降:形成嚴密的文書制度,如唐代“王言”分七類(冊書、制書等),宋代由知制诰專司起草。
    • 文化意義:象征天命所授的統治合法性,如《文心雕龍·诏策》稱“王言崇秘,大觀在上”,凸顯其權威性與神秘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王言"詞條釋義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3. 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正義》《新唐書》
  4. 國學網《文心雕龍》研究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王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君王的言語或诏诰
    指帝王發布的命令、言論,具有至高權威性。如《禮記·缁衣》提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比喻帝王之言雖初始細微,但傳播後影響力極大。
    例:《舊唐書》中“黼藻王言”即指修飾帝王诏書。

  2. 制诰之職
    代指古代負責起草诏書的官職,如唐代白居易《舉人自代狀》中“文可以掌王言”即強調此職能。


二、出處與延伸


三、相關成語與用法


四、現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偶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風創作中。需注意與當代人名(如央視主播王言)區分。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舊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陛見冰榭參集唱對台戲車蛤雠隙觸藩從...到...村務女打腫臉充胖子踧眉東風第一枝鳳膺汾亭俘囚割肉補瘡寡醋诃陵洪惠毀形滅性胡顔之厚疆城揃壞賤隸監理積憤雞谷積聚旌擢稷禼刊緝攬貨冷視理脈靈利癃痹卵黃毛坯房明雅木紅毬疲癃殘疾搴旗輕颿起趨全争熱騰阮瑀騷亂上棟下宇滲淡説議隼質桃都讨繹銅人完善說五行四柱像心像意息秏席門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