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陳留 人,字 元瑜 。少受學于 蔡邕 。為 建安 七子之一。後事 曹操 ,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出 瑀 之手。見《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後世詩文中常用以泛指執掌文書、擅長書檄的文章作手。 唐 方幹 《山中言事八韻寄李支使》詩:“ 阮瑀 如能問寒餒,風光當日入滄洲。” 清 唐孫華 《送惠研溪之官密雲》詩:“熟識金閨舊姓名,或有軍書煩 阮瑀 。”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名在漢語詞典中作為專有名詞,特指這位曆史人物,釋義如下:
阮瑀
東漢末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字元瑜。漢魏文學家,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應玚、劉桢并稱“建安七子”。長于章表書記,善音律,曾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掌記室。代表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駕出北郭門行》等。
建安文學代表
阮瑀屬“建安七子”核心成員,其文學創作以章表書記見長,風格“簡約嚴明”,與陳琳齊名。曹丕《典論·論文》評:“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隽也。”
來源:曹丕《典論·論文》
政治身份
早年拒仕權臣,後應曹操征辟任司空軍謀祭酒,主管軍國文書,所拟書檄“文辭英拔”,深得曹操倚重。
來源:《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附傳
詩歌創作
存世詩作十餘首,以五言詩《駕出北郭門行》最著。該詩描寫孤兒受虐,語言質樸,繼承漢樂府現實主義精神,開後世叙事詩先河。
來源:《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散文貢獻
代表作《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以情理交融的勸喻策略聞名,張溥贊:“阮掾為曹操遺書孫權,文詞英拔,敵楯自廢。”
來源: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
劉勰《文心雕龍》稱:“琳、瑀以符檄擅聲。” 其文書創作對魏晉應用文體發展影響深遠,後世将其視為建安文學“慷慨任氣”風格的典型代表。
典籍來源
- 陳壽《三國志》
- 蕭統《文選》
-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阮瑀”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文學家,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信息:
一、人物身份與生平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少年時師從大儒蔡邕,後投奔曹操,擔任司空軍謀祭酒,主管記室文書,曹操的軍國檄文多由其撰寫。
二、文學成就與代表作品
三、曆史評價與文化影響 後世常以“阮瑀”代指文筆卓越的文書官員,如唐代方幹詩句“阮瑀如能問寒餒”,清代唐孫華“軍書煩阮瑀”等,均借用其擅長公文寫作的形象。
注意:部分資料提到“阮瑀”作為成語形容品德高尚(如),但權威史料中未見此用法,可能為現代誤傳,建議以曆史人物釋義為準。
逼納梹榔捕快才廣妨身長長查實敕勒歌穿踰從天而下翠鹢代茶地輪低顔獨是獨非鈎努過厚國交骨炭翰詞滑鬼壺盧禁黜井檻敬事稷牛金雞消息矜峻睊睊口孽遼歌梨花雨靈祀賣關節面型秘閣迷回憫兇納陛偏擔兒平均值乾落青筐懃惓瓊田草全氣三生石舍命吃河豚詩偈守藏四愁隨衙宿殃貼裡土目纨袴子弟委付無煩忤慢無上乘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