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皺眉。憂慮貌。踧,通“ 蹙 ”。《後漢書·五行志一》:“婦女憂愁,踧眉啼泣。”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六:“兵馬将往收捕,婦女憂愁,踧眉啼哭。”
“踧眉”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人皺眉的表情,通常表達憂慮、生氣、不滿或疑惑的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眉頭緊皺,常見于因情緒波動(如生氣、不滿或疑惑)而面部表情變化時。該詞中“踧”通“蹙”,因此“踧眉”與“蹙眉”同義,均表示皺眉的動作。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人物因情緒變化(如憂慮、困惑、不滿等)時的神态。例如:“他踧眉沉思,顯然遇到了難題。”
發音差異
不同來源對讀音存在分歧:
相關擴展
類似表達包括“嚬眉”(pín méi,指憂愁或模仿他人皺眉),但“踧眉”更側重于情緒的直接表露。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言學資料。
踧眉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人們因憤怒、不滿或困擾而眉頭緊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足部(足字旁)和目部(目字旁),筆畫數為11畫。
踧眉源自古代漢字書法,其繁體寫法為蹙眉,意思相同。在古代,該字通常用于描述人們面對困境、郁悶或生氣時皺起眉頭的表情。
以下是關于踧眉的一些例句:
踧眉可以與一些詞語進行組詞,例如:
與踧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皺眉、緊鎖眉頭等。而與踧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舒展眉頭、微笑等。
總之,踧眉描述了人們在面對不滿、憤怒或困擾時皺起眉頭的表情,是一個形容情緒反應的常用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