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俘囚的意思、俘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俘囚的解釋

(1).在戰争中被擄獲的人。《南史·檀道濟傳》:“議者謂所獲俘囚,應悉戮以為京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 江左 皇族,水鄉庶姓,若 司馬 、 劉 、 蕭 、 韓 、 王 ,或出於亡命,或起自俘囚,一詣 桑乾 ,皆成禁臠。” 宋 蘇轼 《代侯公説項羽辭》:“臣聞 漢王 之父 太公 為俘囚,臣切慶大王獲所以勝於 漢 者。”

(2).拘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予俘囚十年,外兄不知所在,今觀公書此事,則再出世之語昭然矣。” 金 高士談 《丙寅刑部中》詩之一:“釁來無朕兆,意外得俘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俘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戰争中被俘獲的人
    指在戰争或沖突中被敵方捕獲的人。例如:
    《南史·檀道濟傳》記載:“議者謂所獲俘囚,應悉戮以為京觀”,即建議将俘獲的敵軍俘虜全部處決以震懾敵人。
    宋代蘇轼在《代侯公說項羽辭》中提到:“漢王之父太公為俘囚”,指劉邦的父親被項羽俘虜。

  2. 拘禁、囚禁
    作動詞時表示對俘虜的關押行為。例如:
    宋代朱弁《曲洧舊聞》中“予俘囚十年”,即描述自己被長期拘禁的經曆。

二、用法與語境

三、相關詞彙辨析

“俘囚”與“囚俘”不同: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典文學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史》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這是關于"俘囚"一詞的簡要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代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綜合信息。

俘囚的意思

俘囚指被敵方軍隊俘虜或關押的人。他們通常是在戰鬥中被捕獲或被抓住,然後被押送到敵方的囚禁地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俘字由人和阜兩個部首組成,人作為主體,阜表示活動的阻隔。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具體的書寫格式如下:

人:橫(一)、豎(丨)、撇(丿)、捺(㇏)
阜:豎(丨)、橫(一)、橫(一)

來源和繁體

俘囚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分,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繁體字中,俘字保留了其繁體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書寫上有一些變化,俘囚的古代寫法相對較為複雜。這些變化包括筆畫的形狀和順序等。由于篇幅有限,這裡無法一一列舉,請參考相關古籍和字典。

例句

1. 戰場上的敵方士兵被俘後,成為了俘囚。

2. 他們将俘囚押送到了集中營。

組詞

逃犯、戰俘、囚徒、囚禁、俘虜、俘獲等。

近義詞

囚徒、囚禁者、俘虜等。

反義詞

解放者、釋放者。

請注意,以上給出的隻是俘囚一詞的基本信息和簡短解釋。如果您需要更詳細的内容或其他相關問題的回答,請提供更具體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