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疲癃殘疾的意思、疲癃殘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疲癃殘疾的解釋

疲癃:年老多病。老弱病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疲癃殘疾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身體衰弱多病或肢體殘缺,泛指各種嚴重的疾病和殘疾狀态。以下從詞義、用法及來源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疲癃(pí lóng)

    • 本義:指年老體衰、彎腰駝背的病态。“疲”意為衰弱、勞累,“癃”古指駝背或年老多病,尤指行動不便的衰弱狀态。
    • 引申:泛指長期患病導緻的虛弱之症,如《說文解字》釋“癃”為“罷病也”(罷通“疲”),即積勞成疾。

      語出《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6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2. 殘疾(cán jí)

    • 指肢體、器官功能缺陷或喪失,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肢體、器官或其功能方面的缺陷”。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23頁(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整體含義

    二者并列強調“病弱與傷殘”的複合狀态,多形容人因疾病或傷殘喪失勞動能力,生活困頓。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載:“疲癃殘疾,孤苦無依者,宜設院收養。”


二、用法與語境


三、來源與權威參考

  1. 古代文獻
    • 《後漢書·光武帝紀》載“疲癃羸老皆上其名”,指病弱老者需登記受撫恤。

      參見《辭海》(第7版)第458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2. 現代辭書
    •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第987頁釋為:“形容人老弱病殘,生活困苦。”

四、文化内涵

該詞濃縮傳統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如《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體現儒家仁政理念。曆代赈濟政策常以“疲癃殘疾”為優先救助對象,反映古代社會保障意識。

參見: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對“癃”的釋義(商務印書館,2005年)。

網絡擴展解釋

“疲癃殘疾”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í lóng cán jí,主要用于形容年老體弱、患病或身體有缺陷的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指代“老弱病殘”,其中:

    • 疲癃:特指年老多病、行動不便的人(“癃”本義為衰弱或小便不利,引申為病弱狀态)。
    • 殘疾:指因傷病導緻身體功能缺陷或喪失的人。
  2.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宋代張載的哲學著作《西銘》:“凡天下疲癃殘疾,茕獨鳏寡,皆吾兄弟之颠連而無告者也。”。張載以此強調儒家“仁愛”思想,呼籲社會關懷弱勢群體。


用法與特點


應用示例


相關擴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西銘》原文或《漢語成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暴酷豹韬彪虎補廪參軌長息襯履塵嚣殠惡除紅盜道島跱燈籠掂折敵僞多物二不隆冬龜策規處骨牌海棕憨獠涵水嘩怒恢闡毀禁伽他解表節斂擠壑寄恨驚神謹畏極天蟠地齎挽決斷如流梁鷰良有以也廪庫镂臂蒙蒙亮米哈明誠名教鳥啼花怨怒氣棚簾平産乾坼起點寝獸绮态勸勵熟料淑着圖畫紙猥諸侯小公館宵載新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