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搴旗的意思、搴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搴旗的解釋

(1).拔取敵方旗幟。《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将,必有能者。”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不能備行伍,攻城野戰,有斬将搴旗之功。”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二:“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史料·廣東紀事詩》:“笑他兵力輸民力,斬将搴旗幾十村。”

(2).高舉旗幟。 黃遠庸 《政黨安在》:“其四……則臨時奔赴,搴旗呐喊,好為生事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搴旗”是一個古代軍事用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拔取敵方旗幟
    指在戰場上奪取或毀壞敵軍軍旗,象征對敵方士氣的重大打擊。古代戰争中,軍旗不僅是軍隊标志,更是指揮核心和士氣象征,奪取軍旗往往意味着擊潰敵軍。

  2. 高舉旗幟
    引申為在戰鬥中高舉己方旗幟,象征鼓舞士氣或發起沖鋒。例如近代文獻中“搴旗呐喊”即描述振臂高呼、引領行動的場面。


二、曆史典故與軍事意義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綜合釋義

“搴旗”既指實際作戰中奪取敵方旗幟的戰術行為,也包含象征性的鼓舞士氣之意,是古代軍事文化中勇猛與智慧的體現。其用法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均有豐富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搴旗的意思

搴旗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拿下旗幟。它的含義可以引申為奪取敵方的旗幟,代表勝利和統一。搴旗也可以指作戰時候拿下敵方旗幟的英勇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搴旗的部首是手,部首部首 部首部首 再加上旗部。它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搴旗這個詞是源于典故《三國演義》,描述了趙雲的壯烈事迹。在繁體字中,搴旗分别是撬 + 旗。

古時候漢字寫法

按照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搴旗可以寫作「搴旂」。

例句

1. 壯士搴旗,英勇無比。
2. 在戰場上搴旗意味着勝利的到來。

組詞

搴城掠地、搴袍奪帶、搴竿幟、搴幟抉目、搴旂迎令

近義詞

搶旗、奪旗、占旗、攫旗

反義詞

丢失旗幟、失旗、失卻旗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