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藩的意思、觸藩的詳細解釋
觸藩的解釋
(1).以角抵撞藩籬。《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努力觸藩,徒摧角矣。”
(2).比喻碰壁,進退兩難。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弔影慙連茹,浮生倦觸藩。” 明 何大複 《進舟賦》:“戇必至於觸藩兮,智或流於刻舟。” 清 泣紅 《胭脂血彈詞》第二回:“羵首常愁荒職任,觸藩又恐遇災兇。”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觸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方面解析,具體如下:
一、字面含義
“觸藩”原指公羊(羝羊)用角抵撞籬笆。這一意象源自《周易·大壯》的爻辭:“羝羊觸藩,羸其角”,描述公羊因沖撞藩籬導緻角被纏繞,陷入困境。漢代董仲舒在《士不遇賦》中也提到“努力觸藩,徒摧角矣”,進一步強化了其本義。
二、比喻意義
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觸藩”常被用來比喻以下兩種情景:
- 碰壁或受挫
例如:“戆必至于觸藩兮,智或流于刻舟”(明·何大複《進舟賦》),形容固執行事導緻失敗。
- 進退兩難的困境
典型例句如:“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強調因魯莽行動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窘境。
三、用法示例
- 古籍引用:唐代駱賓王《早秋出塞》中“浮生倦觸藩”,以“觸藩”表達人生困頓。
- 現代造句:“他一怒之下冒然闖進别人家,結果弄了個羝羊觸藩,進退兩難”(),展現具體語境中的使用。
四、總結
“觸藩”一詞融合了具象行為與抽象哲理,既生動描繪了動物的沖突場景,又深刻映射了人類在現實中的挫折與抉擇困境。其核心内涵可概括為:因沖動或不當行為導緻的被動局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觸動神藩或禁忌。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分别是言部、虍部以及艹部,總共有15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表達方式。
《觸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觸範》。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寫法是經過統一規範的。例如,《觸藩》這個詞在古代可能會以另一種字形呈現。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觸藩》這個詞——例如:
- 他違反了觸藩的規定,遭受了嚴厲的懲罰。
- 小心不要觸藩,以免惹來麻煩。
關于組詞,可以根據需要使用不同的詞彙來進行組合。例如:
- 觸犯藩規
- 觸碰神藩
與《觸藩》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
- 觸及禁忌
- 冒犯神靈
反義詞可能是:
- 遵循藩規
- 尊重神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