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尚的行為。《韓非子·難二》:“長行徇上,數百不一人;喜利畏罪,人莫不然。” 洪誠 等校注:“長行:高尚的行為。”
(2).遠行。《舊唐書·穆宗紀》:“上於馭軍之道,未得其要,常雲宜姑息戎臣。故即位之初,傾府庫頒賞之,長行所獲,人至鉅萬,非時賜與,不可勝紀。” 元 關漢卿 《金線池》楔子:“且去與哥哥相見一面,然後長行。”《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們且回 儀徵 ,收拾收拾,再打算長行。”《紅樓夢》第四回:“自己同着母親妹子,竟自起身長行去了。”
(3).即長行局。古代的一種博戲,盛行于 唐 。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甚。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
(4).指進行長行這種博戲。 唐 溫庭筠 《新添聲楊柳枝》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長行”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高尚的行為
源自《韓非子·難二》中的“長行徇上”,指為君主或高尚目标獻身的行為,強調道德層面的崇高性。
遠行或長途跋涉
多用于描述長時間的旅行或艱難行程,如《舊唐書》中“長行所獲,人至鉅萬”及《紅樓夢》中“起身長行”,突顯路程遙遠與耐力需求。
唐代博戲“長行局”
盛行于唐代的一種棋類遊戲,使用棋盤、黃黑棋子及骰子,規則由“握槊”演變而來,後發展為“雙陸”。
進行長行博戲的行為
如唐代李肇《唐國史補》記載,時人常以“長行”代指參與此博戲活動。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韓非子》《舊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