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掇芹的意思、掇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掇芹的解釋

謂考取秀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神女》:“娘子惠我多矣!自分掇芹非難,重金所不敢受。” 清 彭邦鼎 《閑處光陰》卷下:“塾師嘗以‘所謂大臣者’屬對, 嘉賓 對‘願為小相焉’,時裁七歲; 嘉言 六歲,對‘其唯聖人乎’。嗣二子俱以十三歲先後掇芹。”參見“ 採芹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掇芹是漢語中一個古雅且具有典故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考取秀才”或“入學成為生員”,常用于描述古代科舉制度下的求學經曆。該詞由“掇”與“芹”組合而成,具體解析如下:

  1. 詞源釋義

    • 掇:本義為拾取、摘取,引申為“取得、獲取”。《說文解字》釋為“拾取也”,如《詩經·周南》中“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 芹:原指水芹菜,後因《詩經·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一句,成為古代學宮(泮水)的象征物,代指入學或科舉功名。
  2. 典故關聯

    “掇芹”一詞的典故可追溯至明清科舉制度。古代學子考入州縣學宮(即成為生員,俗稱“秀才”),需在學宮旁的泮池中采摘芹菜,以喻“采芹于泮”的入學儀式。故“掇芹”引申為考取功名的初始階段,如清代小說《儒林外史》中曾用“采芹”指代進學。

  3. 用法與演變

    該詞屬書面雅語,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詩詞。例如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寫道:“少年掇芹藻,壯志在青雲。”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仍在研究科舉文化的學術著作中出現,如《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提及“掇芹”象征士人求學曆程的起點。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掇芹”是一個漢語古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科舉文化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用法與例句

  1. 文獻引用: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神女》:“自分掇芹非難,重金所不敢受。”(意為:我自認為考取秀才不難,但不敢接受重金酬謝)。
    • 清代彭邦鼎《閑處光陰》記載兩名幼童因對仗工整,十三歲便“掇芹”中秀才。

讀音與争議

延伸知識

總結來看,“掇芹”是科舉制度下對考取秀才的雅稱,兼具文學色彩和曆史語境,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無天日保家衛國壁毯蠶鄉愁豔出角等閑之輩靛缸調茬敷華工作總結鬼瞰高明寒葉驕奢淫泆假助金不換靜諷京兆尹汫洲金石友赆贈就虛避實齑音款單牢房雷奔雲谲臨止流和珑松魯迅墓律動馬到功成麥月懋賞妹壻面面觀妙吹妙實名刹逆流荠苨氣情七獻生糞滲水虱虱屍主受賂樹科說天碎折裙太乙貼絨挺實題志通材達識違别問經霧裳楔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