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江淮的意思、江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江淮的解釋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禦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餘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淩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撚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卻愈益短绌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江淮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地理概念

指中國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區域,主要覆蓋今江蘇、安徽兩省的中部及河南東南部。該地區屬南北氣候過渡帶,水系密布,曆史上是重要的農業産區和水運樞紐。《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标注其為“長江與淮河的合稱”,特指兩河流域形成的自然地理空間。

二、曆史行政概念

清代曾設“江淮省”(1905年),轄江甯、淮安等地,後因治理不便裁撤。《辭海》記載其“短暫存續,旋歸江南省”,屬特定曆史時期的行政區劃名稱。

三、文化引申義

  1. 方言分區:漢語方言學中,“江淮官話”是官話分支之一,通行于蘇皖鄂等省,以南京話為代表。《中國語言地圖集》将其列為獨立方言區。
  2. 文學意象:古典詩詞常以“江淮”代指南方水鄉,如陸遊“江淮薄宦非吾志”句,承載地域文化符號意義。

四、現代應用

氣象術語:中國氣象局劃定“江淮地區”為梅雨鋒活動核心區(6-7月),影響汛期降水分布。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主編.《辭海》(第六版彩圖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3. 李榮等.《中國語言地圖集》. 香港朗文出版社, 1987.
  4. 中國氣象局.《東亞季風氣候年鑒》. 氣象出版社,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江淮”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河流合稱 指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的并稱,最早見于《左傳·哀公九年》記載的吳國開鑿邗溝「溝通江淮」。這兩條河流在中國地理格局中具有重要分界意義,如秦嶺-淮河線是南北氣候分界線。

二、地理區域

  1. 廣義範圍
    包括長江下遊與淮河流域之間的地帶,覆蓋今河南信陽南部、江蘇中北部、安徽中部及江西鄱陽湖周邊地區。該區域因水網密布形成獨特的沖積平原。
  2. 狹義範圍
    特指江蘇、安徽兩省境内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區域,方言上以江淮官話為标志。

三、曆史語境特指 古代文獻中存在特殊指代:

補充說明: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側重地理、文化或曆史維度,需結合上下文具體分析。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引用案例,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啀啀阿基米德原理邊坐不得意逋缗廠屋塵泥垂餌春神纛章京打拳登尋碉樓梵居風蝶風力發電高矩诟毀狗探湯規方龜绶鬼作海堤海屋籌添鴻規笳寒堅硬禁軍刻察刳剖懶惰鱗次盲人把燭梅堯臣某某弄獐弄智旁引配發披衫裒責皤罂輕侻傾心吐膽七七事變七世子孫人才内閣入仗上蔡蒼鷹生絹手礮屬昔送女客痛悼晚憩問筶務農湘山鮮麗校課新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