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鳏夫的意思、鳏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鳏夫的解釋

(1) [widower;old bachelor]∶ 妻子死亡未再結婚的男人

潑留希金就象一切鳏夫一樣,急躁,吝啬,猜疑了起來。——《潑留希金》

(2) [a aged and wifeless man]∶老而無妻的人

詳細解釋

成年無妻或喪妻的人。 晉 潘嶽 《西征賦》:“鰥夫有室,愁民以樂。” 唐 元稹 《祭亡妻韋氏文》:“死且不悲,則壽夭貴賤、縗麻哭泣、藐爾遺稚、蹙然鰥夫,皆死之末也,又何悲焉!” 宋 蘇轼 《與朱鄂州書》:“ 天麟 言 嶽 鄂 間田野小人,例隻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女,以故民間少女多鰥夫。” 阮章競 《赤葉河》詩:“‘缺德鳥兒’夜半啼,聲聲摧下鳏夫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鳏夫”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無妻或喪妻的成年男子,尤其指老年喪妻而獨居者。
    《孟子·梁惠王下》明确記載:“老而無妻曰鳏”,強調其“孤獨無依”的語義特征。

  2. 適用範圍

    • 古代:喪妻後未再娶正妻的男子(即使有妾室仍可稱“鳏夫”)。
    • 現代:泛指喪偶或終身未婚的男性。

二、詞源與演變

  1. “鳏”的本義
    原指一種名為“鳡”的大魚(如《孔叢子》記載“鳏魚其大盈車”),因鳏魚獨行且永不閉眼,被文人借喻喪妻者的孤獨與長夜難眠。
    如元稹詩句“惟将終夜長開眼”即化用此典故。

  2. 語義擴展
    從“魚名”引申為“無妻者”,後與“寡”“孤”“獨”并稱,形成成語“鳏寡孤獨”,代指社會弱勢群體。


三、相關詞彙與讀音


四、文化與社會背景

古代因重男輕女、戰争等因素導緻男女比例失衡,“鳏夫”現象較常見。與現代不同,古代喪偶男性若未再娶正妻,即使有妾仍可能被視為“鳏夫”。


例句參考:
“妻子離世後,他成了鳏夫,終日獨對空屋。”(引自)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鳏寡孤獨”的完整釋義,可查看《孟子》原文或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鳏夫的意思

《鳏夫》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來形容已經喪偶的男子,即未再娶的寡居者。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鳏夫》這個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鳥”和“君”,總共有11畫。

來源

《鳏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九年》一書中。在古代社會,男子如果喪偶而未再娶,就被稱為鳏夫。

繁體

《鳏夫》的繁體字為「鰥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鳏夫的漢字寫法為「寡居」或「孤居」。

例句

他的老伴去世後,他成為了一位鳏夫,獨自生活了許多年。

組詞

組詞中包括:“鳏夫之年”、“鳏夫寡居”、“鳏夫子弟”等。

近義詞

與鳏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寡夫”、“寡居者”。

反義詞

與鳏夫相反的詞語是:“再婚者”、“複婚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