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食的意思、退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食的解釋

(1).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鄭玄 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 朱熹 集傳:“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後因以指官吏節儉奉公。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斷華侈令》:“若能人務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期月有成。”

(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傳》:“﹝ 司馬消難 ﹞因退食暇,尋 季式 ,酣歌留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予以諫議大夫奉朝請,每退食,觀 唐 人洎本朝名輩撰著以補史遺者,因纂所聞見繼之。” 清 孫枝蔚 《題王金铉明府琴趣軒》詩之二:“簿書亦雲勞,退食有好懷。”

(3).歸隱;退休。《後漢書·楊秉傳》:“﹝ 楊秉 、 韋著 ﹞俱徵不至,誠違側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進之風。” 唐 方幹 《與桐廬鄭明府》詩:“莫道耕田全種秫,兼聞退食亦逢星。” 金 劉迎 《題劉德文戲彩堂》詩:“先生遣決談笑間,退食歸來奉慈母。”

(4).食量減退;不進食。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的牛》:“那個烏花小豬又退食啦,昨晚還是好好的,剛才我去喂麥粥,隻把鼻子往槽裡攪兩下,就不吃啦。”

(5).見“ 退魚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食”一詞源自《詩經·召南·羔羊》,其含義隨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解釋:

  1. 官吏節儉奉公
    出自《詩經》“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注解為“減膳”以示廉潔,朱熹則解釋為“退朝後回家用餐”。後世以此形容官員節儉、恪守職責。

  2. 退朝休息或公餘生活
    指官員結束公務後回家用餐或休憩。例如《北史》中記載司馬消難“退食暇,尋季式”,以及宋代文獻提及“退食”觀察撰著,均體現此意。

  3. 歸隱或退休
    《後漢書》提到楊秉等人“逶迤退食”,指辭官歸隱;唐代詩句“退食亦逢星”亦表達類似含義,多用于描述遠離官場的生活狀态。

  4. 食量減退或拒食
    現代用法中可指因疾病、情緒導緻的食欲不振,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惡心、厭食而不想進食”。但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引申用法。

注意:前三種為經典文獻中的常見含義,第四種多見于現代語境。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的詳細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食

退食是指食欲減退、不想吃東西的狀态。退食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常見于生病、失戀、焦慮等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的時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食》的拆分部首是口部首和食部首。口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事物,食部首表示與食物有關的事物。《退食》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退食》的來源比較直觀,由于不想吃東西,食欲退縮,所以稱之為退食。在繁體字中,《退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退食》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退飠」。當時的飠是食物的意思,這個字意味着食欲的減退。

例句

他這幾天感覺情緒低落,總是退食,什麼東西都不想吃。

組詞

退食的相關詞彙有:食欲不振、食欲下降、厭食等。

近義詞

退食的近義詞有:饑餓感缺失、食欲不佳、食欲減退等。

反義詞

退食的反義詞是進食,指的是食欲正常,有饑餓感并且有正常的進食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