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考的意思、府考的詳細解釋
府考的解釋
府試。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 明 李贽 《覆夏道甫》:“ 江鼎甫 府考無名,想時未到耳。”《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到府,府考過,接着院考。”
詞語分解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 考的解釋 考 ǎ 試驗,測驗:考試。考查。 檢查,查核:考察。考勤。稽考。考核。 推求,研究:考古。考據。考訂。考證。 老,年紀大:壽考。 原指父親,後多指已死的父親:先考。如喪考妣。 擊,敲:“而陋者乃以斧斤
網絡擴展解釋
“府考”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考試形式,具體指“府試”,屬于科舉初級選拔的重要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與性質
府考即府試,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童試”階段中的第二級考試,由各府(或直隸州)的知府主持。考生需先通過縣試,才有資格參加府試。
-
考試流程與内容
- 流程:府試通常在縣試次年的四月舉行,考試形式與縣試類似,但保結的廪生需增加一名。
- 内容:以八股文、試帖詩為主,側重儒家經典和時政策論。
-
曆史沿革
- 唐代已出現類似府試的選拔,如《唐國史補》記載“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
- 明、清時期制度化,如《儒林外史》提到“府考過,接着院考”,表明府試通過者可參加更高一級的院試。
-
作用與意義
府試是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關鍵步驟,通過者可進入官學學習,并參加鄉試(省級科舉考試)。
-
文獻例證
明代李贽的《覆夏道甫》提到“江鼎甫府考無名”,反映當時府試的落榜情況。
總結來看,“府考”是古代科舉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考試,其制度設計和曆史實踐體現了科舉選拔的層級性與嚴格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府考(fǔ kǎo)一詞的意思是指官員的考試。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即“廣”和“老”,其中“廣”表示廣闊,指事物的範圍廣大,“老”表示老人,指代官員。這個詞的筆畫數為8畫。
《府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官員選拔的方式是通過考試來決定。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府考」。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府考》可以寫作「﨔考」。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但在一些古代文獻中仍然可以見到。
以下是一個關于《府考》的例句:“他通過了府考,成為了一名官員。” 這句話說明了他在官員考試中取得了成功。
根據《府考》這個詞的含義,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比如“府試”、“考官”等。近義詞可以是“官員選拔”,而反義詞可以是“非府考”,表示沒有經過官員考試。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