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賦的意思、鄉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賦的解釋

猶鄉貢。 唐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學詩猶孺子,鄉賦念嘉賓。” 仇兆鳌 注:“鄉賦,謂鄉舉。” 唐 白行簡 《李娃傳》:“其父愛而器之曰:‘此吾家千裡駒也。’應鄉賦秀才舉,将行,乃盛其服玩車馬之飾。”參見“ 鄉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鄉賦”是古代科舉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鄉賦指唐代的“鄉貢”制度,即地方州縣選拔人才推薦至中央參加科舉考試。該詞常見于唐代文獻,如杜甫、白行簡的作品中。

二、曆史背景與例證

  1. 科舉制度中的鄉貢
    唐代科舉分為生徒(官學學生)和鄉貢(地方推薦)兩類。鄉貢需通過州縣選拔,合格者稱為“舉人”,可赴京應試。例如:

    • 杜甫《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提到“鄉賦念嘉賓”,仇兆鳌注解為“鄉賦即鄉舉”。
    • 白行簡《李娃傳》描述主人公“應鄉賦秀才舉”,指其通過鄉貢參與科舉。
  2. 與“鄉貢”的關系
    “鄉賦”與“鄉貢”同義,均指地方薦舉制度。唐代科舉中,鄉貢是重要途徑,體現了中央與地方人才選拔的結合。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鄉賦”解釋為“形容鄉村景色的詩意表達”,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田園賦”等概念混淆。主流釋義仍以“鄉貢”為準。

四、總結

“鄉賦”是唐代科舉術語,核心含義為地方向中央薦舉人才的制度,需結合《新唐書·選舉志》等史料進一步理解其運作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鄉賦

鄉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鄉”是部首,筆畫數為3,代表着鄉村、農村;“賦”是部首,筆畫數為9,意為賦予、附加。

來源

《鄉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表示農村地區的負擔和責任。

繁體

在繁體字中,對應的詞語是「鄉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簡練,「鄉」的古字形為「阝山」,表示鄉村地區;「賦」的古字形為「負」,表示負擔、責任。

例句

1. 農民要勤勞努力,才能履行鄉賦,為國家作出貢獻。

2. 他寫了一篇鄉賦,描述了農村的美麗景色和辛勤勞作。

組詞

1. 田鄉賦(表示與農田相關的負擔或責任)

2. 村鄉賦(表示與農村相關的負擔或責任)

3. 城鄉賦(表示與城市和鄉村相關的負擔或責任)

近義詞

農村負擔、鄉村責任、鄉村負擔

反義詞

城市負擔、都市責任、城市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