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可者的意思、可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可者的解釋

指合乎要求的人。《禮記·内則》:“異為孺子室於宮中,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晏子春秋·雜下十三》:“子何為獨立而不憂?何不求四鄉之學士可者而與坐?” 宋 沉遼 《<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餘既從 江 、 吳 、 淮 、 楚 之士,相與往來,蓋已多矣。然其可者,纔二三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可者"在漢語中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法和具體語境來理解。主要釋義如下:

  1. 基本含義:指可以接受、值得認可或能夠施行的人或事物。

    • "可"表示"可以"、"值得"、"許可"之意。
    • "者"是古漢語中的特殊代詞(或稱"者字結構"),常跟在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後面,構成名詞性短語,指代具有該動作、狀态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 因此,"可者"字面意思就是"可以(被認可、被接受、被施行)的人或事物"。它強調符合某種标準、要求或具備某種條件。
    • 來源參考: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校訂重排本)第一冊,第11頁對"者"字結構有詳細論述;《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可"字條下相關義項。
  2. 具體應用與語境:

    • 指人: 指符合條件、值得任用或信賴的人。例如:"選其可者而任之。"(選擇那些符合條件的人來任用。)
    • 指事/物: 指可行、適宜或值得采納的建議、方法、方案等。例如:"衆議紛紛,當取其可者而行。"(大家的議論很多,應當選取其中可行的建議來施行。)
    • 指标準/選擇: 強調在衆多選項中,那些符合"可"(許可、適宜)标準的選項。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這裡的"善者"與"可者"在邏輯上相通,指"好的、值得效法的方面"。
    • 來源參考: 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雖主要講現代漢語,但對"可"的語義分析有參考價值;《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對"者"的用法有詳盡解釋。
  3. 與現代漢語的關聯:

    • "可者"作為一個固定詞組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用,但其構成原理(形容詞/動詞 + 者)在現代漢語中仍有殘留,如"作者"、"讀者"、"強者"等。
    • 其核心含義"值得認可或能夠施行的人或事"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更具體的詞語表達,如"合適的人選"、"可行的方案"、"可取之處"等。
    • 來源參考: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讨論了現代漢語中類似"者"字結構的名詞化現象。

"可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為"可以(被認可、被接受、被施行)的人或事物"。它強調符合某種許可、適宜或值得的标準。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不常用,其含義被更具體的現代詞彙所替代。理解它需要掌握古漢語中"可"的語義和"者"字結構的語法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可者”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符合要求、能夠勝任某項任務或職責的人。該詞由“可”(表示能力或可能性)和“者”(表示人)構成,強調人的資質與崗位要求的匹配性。

  2. 古籍例證

    • 《禮記·内則》記載選拔皇子教師時提到“擇於諸母與可者”,強調選擇寬厚慈惠之人。
    • 《晏子春秋》中“求四鄉之學士可者”描述招攬賢士的标準。
  3. 使用特點

    •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選拔人才、委派職務等場景。
    • 現代可延伸至書面語或半正式場合,如“項目組需要遴選可者參與”。
  4. 語義辨析

    • 近義詞:合適者、勝任者
    • 反義詞:不可者、不稱職者

注:該詞在當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如需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禮記》《晏子春秋》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牛北美洲裱褫冰上運動壁虱參配誠謹陳雷宸正出君次布道庵搭載耳軟心活二十四節發科打趣返堿飛球故城講隙建置剪綴介氣讦談井底銀瓶經受錦席可生罍篚立言漏壺羅者梅家藝明片名聞利養沫雨納顧内窯農諺辟客披雪塹絕訖畢乞留曲呂侵怨焭獨三商三頭六證身高省眼深惡痛疾市準秃子汪洸刓泐文武班汙慢五祖向服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