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源的意思、通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源的解釋

謂源頭相通。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 堯 命 夏鯀 治水,九載無績。 鯀 自沉於 羽淵 ,化為玄魚…… 羽淵 與 河 海通源也。” 明 高啟 《劍池》詩:“一 * 通源,雙崖樹交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源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水流源頭相通

指不同水系的發源地相互連通,或同一水源分出多條支流。

例證:

據《水經注》記載,古代部分河流雖地表分流,但地下暗河“通源潛發”,實為同源異流(如濟水與黃河的關系)。此義項突顯自然水系的貫通性。


二、事物本源相通

引申指不同領域或系統的根本原理、起源具有一緻性。

例證:

  1. 哲學層面:傳統文化中“天人通源”思想,強調自然規律與人文倫理同出宇宙本源。
  2. 學術層面:清代學者提出“經史通源”,主張經學與史學的研究需追溯共同的文化根基。

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多用于學術、文化語境。其構詞法為“通”(貫通)+“源”(本源),與“同源異流”“萬法歸宗”等概念存在語義關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通源”詞條,釋義側重水系連通與哲理共通性。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強調其地理與哲學雙重内涵,引《宋書·謝靈運傳》用例佐證。
  3. 《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13版)卷七載濟水“通源互受”現象,為地理義項經典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通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通源(拼音:tōng yuán)指“源頭相通”,即不同水系或事物的發源處相互連接、貫通。該詞常用于描述自然地理中的水流系統,也可引申為事物本質或脈絡的關聯性。


古籍例證

  1. 晉代王嘉《拾遺記·夏禹》中提到“羽淵與河海通源也”,指羽淵(傳說中鲧化身為玄魚的深淵)與河海在源頭處相連。
  2. 明代高啟《劍池》詩“一穴海通源,雙崖樹交影”,以自然景觀描寫源頭相通、脈絡相連的意象。

自然意象

詞義多用于描述自然地理現象,如:


綜合解析

“通源”強調事物之間深層的聯繫性,既有實體層面的水流互通,也可用于抽象層面(如文化、思想等)的根源關聯,體現中國傳統哲學中“萬物同源”的思維。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拾遺記》《劍池》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張不乃菜包子裁革腸癕禅師窟成果騁神赤紫忡弱寸白大夫堆垛死屍亸委浮蝣各司其職鈎牒棺榇貴妃榻涵察滑精怙恩恃寵奬券簡述嬌嫩家子金溝金蘭噤嘇謹心譏言刻苦老妪吹篪六曹流漓籠竹盲伥冒功邀賞毛栗子妙語木稷排兵布陣潘輿前艙齊房起落散階沙塊上學賞擢神版聲姿食車暑伏肅澹縮砂蔤特加啼啼哭哭推迻銜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