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源的意思、通源的詳細解釋
通源的解釋
謂源頭相通。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 堯 命 夏鯀 治水,九載無績。 鯀 自沉於 羽淵 ,化為玄魚…… 羽淵 與 河 海通源也。” 明 高啟 《劍池》詩:“一 * 通源,雙崖樹交影。”
詞語分解
- 通的解釋 通 ō 設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通風。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理。 傳達:通令。通訊。通報。通告。通知。通緝。
- 源的解釋 源 á 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源。泉源。發源。源遠流長。源頭。 事物的根由:來源。資源。淵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流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通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通源(拼音:tōng yuán)指“源頭相通”,即不同水系或事物的發源處相互連接、貫通。該詞常用于描述自然地理中的水流系統,也可引申為事物本質或脈絡的關聯性。
古籍例證
- 晉代王嘉《拾遺記·夏禹》中提到“羽淵與河海通源也”,指羽淵(傳說中鲧化身為玄魚的深淵)與河海在源頭處相連。
- 明代高啟《劍池》詩“一穴海通源,雙崖樹交影”,以自然景觀描寫源頭相通、脈絡相連的意象。
自然意象
詞義多用于描述自然地理現象,如:
- 河流、湖泊等水系源頭交彙;
- 山脈、地脈的延伸貫通;
- 生物或文化脈絡的同源性。
綜合解析
“通源”強調事物之間深層的聯繫性,既有實體層面的水流互通,也可用于抽象層面(如文化、思想等)的根源關聯,體現中國傳統哲學中“萬物同源”的思維。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拾遺記》《劍池》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源(tōng yuán)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由“辶”和“兀”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畫。它的基本意思是指消息、消息來源或者信息源頭。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古人根據形狀和字意來創造的。
“通源”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通源”。我們知道,在繁體字中,一些字形較為複雜,筆劃數也可能有所增加。在繁體字中,有時候一個簡體字可以對應多個繁體字,但在這種情況下,字的基本意思通常都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隨着時代的變遷和書法風格的發展,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也有所變化。雖然“通源”的形狀并未發生較大改變,但是在古代的字體中會有一些不同的書寫風格。
以下是關于“通源”的一些例句:
1. 他喜歡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所以他總是密切關注各種學術期刊,以便獲得更多的通源。
2. 媒體是我們獲取新聞和消息的主要通源。
3. 這個研究項目的數據是從不同的通源收集而來的,以确保信息的準确性。
與“通源”相關的詞有:
1. 源頭:意為事物産生的起點或來源。
2. 來源:指事物的來源或起源。
3. 緣由:表示事物發生的原因或原由。
在這個語境下,與“通源”相反的詞沒有一個特定的詞來完全對應,但如果要表達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通常的反義詞,如“失去消息來源”或“與消息源截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