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觐的意思、王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觐的解釋

猶觐王。謂諸侯朝見天子以示臣服。《左傳·隱公四年》:“ 州籲 未能和其民, 厚 問定君于 石子 。 石子 曰:‘王覲為可。’” 宋 胡宿 《賜彰信軍節度使李昭亮赴阙茶藥口宣》:“卿外自國藩,入修王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王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權威來源中較為一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王”指天子或君主,“觐”為朝見之意,組合後表示諸侯朝見天子以示臣服。這一用法在《左傳·隱公四年》等古籍中均有記載,例如:“王覲為可”(通過朝見天子來穩定統治)。

  2. 曆史背景
    古代諸侯需定期向周天子述職納貢,稱為“觐見”。這一行為既是禮儀制度,也象征對中央政權的服從,如宋代胡宿的诏書中提到“入修王覲”,即指地方官員進京朝見君主。

二、擴展與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王觐”引申為志向高遠、心胸寬廣的比喻義,形容能包容人才與智慧,但此用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基于原義的現代拓展解釋。

三、其他相關

“王觐”亦可作為人名。例如,北宋泰州如臯人王觐,字明叟,是曆史記載中的真實人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左傳》或宋代诏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王觐》的意思

《王觐》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用于指代官員向王侍奉時所行的禮儀,也可用于形容敬奉、尊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王觐》的部首是玉,通過對漢字的筆畫進行分解可以得到王(4畫)和觐(11畫)。

來源

《王觐》一詞源于古代禮制,是官員向王獻上禮物或上表請命的儀式行為。在古代社會中,王權是至高無上的,官員或臣子必須以一定的禮儀向王表示忠誠和敬意。

繁體

《王觐》的繁體寫法為「王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王觐」的寫法存在變體,常見的古代寫法有「王覲」和「王覩」。

例句

1. 官員們懷着敬畏之心,鄭重地進行《王觐》。

2. 他對王的忠誠和敬意表現得非常明顯,舉止符合《王觐》的禮儀要求。

3. 科舉考試結束後,考生們需要向主考官《王觐》。

組詞

1. 王室:指國王或皇帝的家族和統治階層。

2. 觐見:指官員或臣子向上級官員或君王請命或上表拜見的行為。

3. 觐王之禮:指官員或臣子向王獻上禮物或上表請命的儀式行為。

近義詞

1. 撫覽:指輕輕看護,關切地觀看。

2. 敬奉:指尊敬地獻上。

3. 敬侍:指恭敬地侍奉、服侍。

反義詞

1. 違抗:指違背命令或違反規定,不順從。

2. 輕慢:指對上級或尊者行為不恭、不敬。

3. 輕視:指不重視、不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