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戒的意思、申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戒的解釋

告誡。《史記·曆書》:“年耆禪 舜 ,申戒 文祖 ,雲:‘天之曆數在爾躬。’”《晉書·武帝紀》:“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國計吏守相令長,務盡地利,禁遊食商販。”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時但下詔,申戒中外,務在得人,不必滿所限之數,然竟不能革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又日申戒其民曰:‘勉為之,不可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申戒(又作“申誡”)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圍繞“告誡”與“懲戒”展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語言或書面形式進行訓誡、警示,強調對錯誤行為的糾正。例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定義為“申明告誡,促其改正”。該用法常見于法律或行政規範中,如《公務員法》提及“申誡”作為紀律處分的一種形式。

  2. 古代引申義

    在古籍中,“申戒”多指反複強調規範以約束行為。《尚書·呂刑》記載“五刑不簡,正于五罰”,其中“申戒”與刑罰相輔,體現教化與懲戒并重的治理思想。《漢書·文帝紀》亦用“申戒郡國”表述對地方官員的警示。

  3. 詞源考據

    “申”本義為“陳述、表明”,《說文解字》釋為“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戒”則從“戈”從“廾”,原指雙手持兵器戒備,後引申為防備與告誡。二者結合後,詞義從“明确警示”逐漸發展為兼具“訓導”與“約束”的雙重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申戒”是漢語詞彙,指通過表達來警示或告誡他人,使其避免錯誤或危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申戒”由“申”(陳述、申明)和“戒”(警戒、告誡)組合而成,意為通過語言或行為明确提醒他人防範風險或糾正過失。其核心是傳遞警示信息,避免重蹈覆轍。


二、詞源與構成

  1. 字義拆分
    • 申:古義為“陳述、申明”,強調表達行為。
    • 戒:意為“警惕、防備”,如“戒驕戒躁”。
  2. 典故溯源
    傳說古代申屠氏因及時提醒鄰居避免火災,後人以“申戒”代指此類警示行為。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用法
    • 官方文書:如《史記》記載帝王“申戒文祖”,《晉書》提及“申戒郡國計吏”以強調政令。
    • 社會規範:明代朱元璋曾鑄鐵榜“申戒公侯”不得違法。
  2. 現代延伸
    • 組織管理:如學校對教職員記“申戒”處分以示告誡。
    • 文學表達:唐代韓愈詩句“翼翼自申戒”展現自我警示之意。

四、相關文獻引用


“申戒”強調以明确方式傳遞警示,涵蓋從個人修身到社會治理的多層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霜逼笮草薙禽獮稱娖乘積闖席酢漿草大傳點冊吊鼻子迪嘗東晉都轄蠹書耳消耳息發醋符曹富愈瓜皮艇歸省漢女賀酒黃生借書說角音讦難結韤激化廄将酒宴奎閣闚尋困急老書卵子論才謾怠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袍褂鵬鷃黥徒七夕紅柔豔山木自寇山述霜晨死無葬身之地娑羅花挑牙蟲徒兵吐眩外公武城弦屼立鼯鼪無支祈香火兄弟香獐子向注賢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