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來集麥的農具。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四:“拖杷,耬麥長杷也。首列二十餘齒,短木柄,以批契繼腰曳之。嘗見麥野,為風雨所損,而莖穗交亂,不能浄鏺。故製此具,腰後縱橫耬之,仍手握柄鐮,芟其遺餘。所得稭穗,隨擁積之。有一杷畢功,得麥十餘斛。”
“拖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一種用于收集麥穗的農具,結構特點為:
部分詞典提到其可比喻“行動遲緩、拖延”,如:
兩種解釋的權威性差異較大: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明代農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拖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拖拉、拖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木(木頭),拆分筆畫為12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年》:“蕺牛龍王,天子之杷,……天子焉拖玉。”可見,拖杷是指拖拉天子的玉器,暗指拖延辦事。後來,這個詞引申為拖拉、拖延的意思。
《拖杷》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拖杷」。
在古時候,拖杷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和古代文獻的記載,拖杷在不同時期可能寫作「拖舒」、「拖麻」等,但其含義和基本部首都保持一緻。
1. 他總是喜歡拖杷,從不按時完成工作。
2. 這種态度會讓你錯失許多機會,不要拖杷。
3. 我們不能再拖杷了,要立即采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
拖延、拖拉、拖沓、拖泥帶水
拖拉、推延、耽擱、延長
迅速、及時、趕快、立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