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蜜甘的意思、蜜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蜜甘的解釋

甘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甘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蜜甘是中藥甘草的别稱,最早記載于中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該書記載:“甘草,味甘平……一名蜜甘。” 其命名源于甘草根莖的顯著特征——味甘如蜜,且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急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和百藥”的基石藥材之一。

一、詞源與字形釋義

“蜜甘”為複合詞:

二者結合精準概括了甘草的核心特性:甘甜的口感與調和藥性的功能。

二、中醫經典釋義

  1. 性味歸經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胃經。《本草綱目》詳述其“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強調其通過甘味補益中氣,調和諸藥矛盾的特性。

  2. 核心功效

    • 清熱解毒:生甘草用于癰腫瘡毒(《傷寒論》甘草湯)。
    • 補脾益氣:炙甘草治脾胃虛弱、心悸脈結代(《傷寒論》炙甘草湯)。
    • 緩急止痛:緩解脘腹攣急性疼痛(《芍藥甘草湯》)。
    • 調和藥性:在複方中降低毒副作用,如配伍附子、大黃。

三、現代研究與使用注意

現代藥理證實甘草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具抗炎、抗病毒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但長期過量服用可能導緻水鈉潴留、低血鉀等不良反應,高血壓患者需慎用。

權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蜜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中醫藥領域指甘草 作為中藥别名時,“蜜甘”專指甘草,始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甘草》。其特性包括:

  1. 藥用功效: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分布範圍:主要産于東北、華北、甘肅、新疆等地;
  3. 配伍禁忌:與蜂蜜同食可能引起洩瀉。

二、文學語境形容甜美 在《詩經》相關典籍中,“蜜甘”引申為“甜美可口”,後擴展形容事物順利美好。例如描述食物口感或比喻生活順遂,如“蜜之甘,言蜜之甜”(《詩經》引用句)。

兩種含義的權威來源側重不同,建議根據上下文選擇理解方向。若需深入研究中醫藥應用,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藥典;若探讨文學意象,可溯源至《詩經》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包韫唪經逼戰差降黨強膽怯膽義倒裝端崖仿影飜翥鳳旗分建岡巒貢情鈎纏廣樂貫輸骨顫肉驚歸興滾白水骨嵓嵓黑水洋化遷回廊穢辱回書蹇視高步膠結謹人镌诋開羅叩詢魁颀類祭礧擊骊牝猛虎閩北話蛲蛔瓯樓歐陽偏忮平昔破琴絶弦藒車晴幹旗幟上竄下跳沙渚食事受刑調理退嬰頑橫晚詣無吊誣罔小運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