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辭。猶言屈尊賜教。 宋 王安石 《與李修撰書》:“乃煩枉教,慰感何可復言,尤喜動止多福。”
“枉教”是一個漢語詞語,屬于敬辭,表示對他人屈尊賜教的尊敬和感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枉教”指對方降低身份或花費時間來教導自己,帶有謙遜和感謝的意味。其中,“枉”有“屈尊、枉駕”之意,“教”即教導。
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王安石的《與李修撰書》:“乃煩枉教,慰感何可複言,尤喜動止多福。”此處表達對李修撰親自教導的感激之情。
用法特點
相關延伸
“枉”在古漢語中常表“委屈、徒然”,如“枉費心機”;“教”則側重“教誨”,如“因材施教”。兩者組合後,詞義更偏向禮節性表達。
總結來看,“枉教”是古文中表達敬意的謙辭,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書信寫作時仍需注意其語境和情感色彩。
《枉教》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白白地做了某件事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或效果”。這個詞常用來表達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遺憾或無奈。
《枉教》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教”,其中“木”表示與樹木、森林等有關,而“教”則代表教導、教育的意思。
《枉教》的筆畫有11個,其中“枉”字的筆畫為8畫,而“教”字的筆畫為3畫。
《枉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并且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得到廣泛使用。
《枉教》的繁體字為「枉教」。
古代漢字寫法可以有多種變體,但《枉教》一詞的古代寫法通常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十分努力工作,卻枉教沒有得到升職的機會。
2. 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惜最後枉教一場空。
3. 他辛辛苦苦地照顧了孩子好多年,卻枉教得到了一句冷漠的道謝。
枉然、枉費、枉自、教訓、教化、教導
徒勞、白費、空費、白白、白幹
有功、得償、得意、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