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aily;day by day] 天天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honest]∶誠懇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
(1).天天。《孟子·告子上》:“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宋 葉適 《安人張氏墓志銘》:“夫人則旦旦洗面束髮衿紳之,趣使向學。” 清 龔自珍 《題鹭律上人書冊》詩:“香花旦旦願供養,詩讚侑之師其聽。” 蔡元培 《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雖然,世界觀教育,非可以旦旦而聒之也。”
(2).誠懇。《舊唐書·李密傳》:“ 黃河 帶地,明餘旦旦之言;皎日麗天,知我勤勤之意。” ********* 《青春》:“然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 中國 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 中國 之再生。”
(3).稱盟誓為“旦旦”。《北史·孫搴傳》:“ 搴 要其為誓, 子昇 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勞旦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薛慰娘》:“君欲老夫旦旦耶?我稔知君貧……何見疑!”
(4).明亮。 漢 王逸 《九思·疾世》:“時昢昢兮旦旦,塵莫莫兮未晞。”《隋書·音樂志中》:“離光旦旦,載煥載融。”
“旦旦”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天天、日日
表示每日重複或持續的狀态。例如《孟子·告子上》中的“旦旦而伐之”,以及柳宗元《捕蛇者說》的“旦旦有是哉”。
誠懇、真摯
常用于描述态度或誓言,如《詩經·衛風·氓》中的“信誓旦旦”,強調誓言真誠可信。
明亮的樣子
源自“旦”字本義(太陽初升),如《漢典》提到的“離光旦旦”,形容光明之貌。
指代盟誓
古代文獻中常以“旦旦”代指誓言,如《北史·孫搴傳》的“何勞旦旦”。
如需進一步了解“旦”的字源(如甲骨文象形演變),可參考漢字解析類網頁。
《旦旦》這個詞在漢語中有多種含義,可以根據不同的語境來解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意思:
1. 形容人的樣子或态度非常謙虛、恭敬。
2. 形容事物的光彩或色彩非常明亮、鮮豔。
3. 形容事情的進展或發展速度非常迅速、順利。
《旦旦》這個詞的部首是旦,拆分之後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旦(日字旦):上下結構,從上到下寫。
《旦旦》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小雅·旦旦》一章。在繁體字中,旦旦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旦旦的寫法與今天的簡體字略有不同,但是整體結構相似。
以下是一些使用《旦旦》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向前輩們行禮時,旦旦地低下了頭。
2. 這幅畫的色彩非常旦旦,給人一種明亮而炫目的感覺。
3. 他在工作上一直旦旦地進取,所以得到了領導的賞識。
一些與《旦旦》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包括:
組詞:旦夕、旦角、旦夕之間
近義詞:謙遜、恭敬、莊重
反義詞:傲慢、驕傲、輕慢
【别人正在浏覽】